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幸人  邹涛  张江田  杨俊杰 《铁道车辆》2012,50(4):21-24,32,1
介绍了在缺乏材料疲劳性能数据时进行钢制车体疲劳强度校核的方法,从静态应力极限值和焊接疲劳数据的选取、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的绘制方法、常用焊接接头类型、疲劳许用应力极限的确定、设计应用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并提出了HXD2型电力机车在钩缓装置、机车悬挂装置及两者之间参数匹配性等方面的重载适应性提升方案,并通过数值仿真、压钩试验、双机牵引万吨列车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机车的重载适应性。研究表明:102型钩缓装置具有更好的重载适应性,该技术提升方案能够使机车运行安全性和压钩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探讨了重载机车钩缓装置的稳定性机理,并对钩缓装置对重载机车的安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载机车钩缓装置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机车的安全性,列车纵向载荷通过钩缓装置作用于机车,应该避免对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某电力机车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建立了机车车体非线性有限元碰撞仿真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安装和不安装吸能装置的机车车体结构在15,20,36 km/h速度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车安装吸能装置后,其耐撞性明显提高,能满足设定的各项要求。安装吸能装置后,该机车车体司机室结构不损伤的临界速度为20 km/h。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线路上运行的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联渡板的缺点,设计了适用于HXD2型电力机车使用的新型重联渡板装置,新型重联渡板核心部分采用可伸缩并可以自动复位的活动机构,解决了电力机车重联渡板碰撞变形等问题,同时提升了重联渡板的安全性及美观性。  相似文献   
6.
重载机车车体扭转载荷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区段时,车辆结构会产生一个附加的扭转载荷,此时车体扭转工况是车体强度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标准对此所作的规定,结合重载机车车体设计计算给出了机车车体设计扭转载荷的规定,即采用ERRI报告作为国内机车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子模型技术在机车车体强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并从工程计算的角度针对大轴重车体设计给出了算例,讨论了在设计中应用子模型技术的要求和要点,并对近似子模型方法作了简单说明,指出在设计中应用子模型方法进行强度验证具有对硬件要求低,便于实施、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以尾端圆弧接触重载车钩结构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车钩,在车钩尾端两侧添加挡肩止挡,以提高圆弧尾端接触车钩的稳钩能力。分析改进车钩的运动及受力特性,并建立车钩连接的三节重联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到车钩挡肩止挡的回复作用,研究车钩的稳钩能力及其与机车悬挂参数匹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挡肩止挡并保证较小止挡间隙,以及增加机车二系横向刚度可以明显提高较大压缩载荷作用下尾端圆弧车钩的受压稳定性。止挡间隙值较大时,由于车钩失稳引起的冲击作用,即使止挡接触,也不能保证较大纵向压缩力作用下的车钩稳定性。挡肩止挡间隙为5 mm、机车二系横向刚度为100kN/m时,车钩满足最大纵向载荷为2 500kN计算工况稳定性的要求;当止挡间隙为7mm时,机车二系簧横向刚度需提高一倍才满足该纵向载荷作用下车钩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GB/T 25334—2010《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对机车车体实施产品认证过程中,遇到车体钢结构强度、车体钢结构刚度、车体模态相关的技术问题。为此,在简要介绍GB/T 25334—2010的技术规定、目前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产品认证角度提出对GB/T 25334—2010的修订建议和机车车体设计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