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与法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设计标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有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两种,两者各有优缺点。法国以在高速铁路上铺设有砟轨道为特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我国设计有砟轨道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中国和法国的有砟轨道设计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标准两者之间基本等同或等效,包括钢轨标准、扣件标准、轨枕标准、道砟标准;少量中国标准相对法国标准有所提高,包括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焊接接头精度;部分标准在内容和体系上两者有所差异,但均基于自身的长期经验的总结,包括道床标准、无缝线路标准、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标准、线路养护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要点,并提出了在我国应用中一些技术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CRTS 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是在引进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国产化的一种双块式无砟轨道,它采用大型机械振捣后压人轨枕施工.对于这种类型的无砟轨道存在许多不同观点,本文从一些关键技术出发对其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研究结论:CRTS 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铺设精度方面可以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在控制裂缝方面可以通过混凝土材料、设计和施工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此外,对于双块式轨枕和桥上底座配筋等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也是非常必要而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铁路标准技术优势挖掘及中国和欧洲铁路标准的差异研究,提出在基础工程沉降控制观测和评估、桥上救援疏散设施设置、无砟轨道相关理论和设计等10类优势技术方面,中国应进一步主导国际铁路标准制定;提出在线路设计参数取值、路基填料选用和结构组成、桥梁结构计算等15类技术方面,中国和欧洲铁路标准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中欧技...  相似文献   
5.
为在国际铁路竞争市场中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程度,中国宜充分借鉴吸收国外标准。通过对比分析中法两国有砟道床断面设计差异,结论如下:(1)中国规定道床厚度主要根据列车轴重和速度取值,法国标准除此之外还考虑轨枕类型;(2)两国标准中新建线路砟肩宽度范围相近,中国标准进一步明确道床顶面宽度;(3)中国标准中无缝线路除在速度等级250≤v<300 km/h时正线堆高为10 cm外,其余均为15 cm;法国标准中,针对断面不同加固程度,堆高为0~15 cm;(4)中国标准正线边坡坡度采用1∶1.75,法国标准采用(1∶1.5)~(1∶3.0)。法国标准灵活性较强,适用工程范围更广,我国标准可借鉴其设计取值方法以提高对于不同国家工程的经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进一步加强对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这对我国修建世界上第一条严寒地区的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哈沈段气候条件,提出了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选型的重点考虑因素,并提出了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减振型轨道结构是控制文物振动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高速铁路中减振型轨道结构尚无成熟应用经验。结合兰新高铁穿越长城段项目建设功能需求,在明确长城体水平振动速度、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及钢轨垂向位移等评价指标及限值基础上,采用仿真分析法开展了减振型无砟轨道减振垫刚度变化对各评价指标影响分析,分析表明:(1)长城体水平振动速度随着减振垫刚度增加而增大;(2)钢轨垂向加速度随着减振垫刚度增加而变化不大;(3)钢轨位移随着减振垫刚度增加而减小;(4)列车运营、轨道结构服役性能及长城体保护需求的减振垫刚度应介于40~166.7 MPa/m。兰新高铁工程实施采用46 MPa/m刚度减振垫,实车测试及工程应用表明:研究成果工程应用同时满足了高铁安全、平顺、舒适性和长城体高减振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根据近十年国际铁路标准组织机构如国际铁路联盟、国际标准协会以及欧盟标准委员会调研,通过对相关铁路标准制订、发展动态、趋势进行梳理,包括铁路的国际标准组织机构流程、框架和国内合作,总结了部分国内单位参与国际标准的经验,为今后我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竞争与合作提供对策与建议,为“一带一路”高标准推动奠定基础。研究结论:(1)我国应积极主导和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制定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2)有必要早规划、早部署建立“一带一路”铁路互联互通系统,提升国内标准在国际化规则下的适应性与影响力;(3)通过研讨会、培训班、访谈等形式增进交流与认知,为下一步我国主导国际标准提供策略参考;(4)科研院校和企业应促进国际铁路标准培育体系优化,提高我国铁路国际业务综合业务水平,增进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储备;(5)本文研究结果对中国铁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项目标准化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