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的检测及报警装置仅仅只在本车内起报警作用,以及驾驶员虚佩戴安全带等问题,提出一种驾驶员是否真正佩戴安全带自动取证系统。该自动取证系统通过mRF2401单芯片无线发射模块采集车辆自身安全带报警装置中驾驶员安全带佩戴信息和车辆车牌号信息,并将此信息发射出去,无线接收装置nRF2401固定安装在铺设有交通专用网络的路段,并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上传至交通专用网络,通过上位机,从而记录下未系安全带的驾驶员所在车辆车牌号信息。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结构在荷载试验中温度效应的影响进行探讨。合理地考虑温度效应,客观评价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250m^3/h水力冲砂船与500m^3/h耙吸式挖泥船的能耗与经济性指标的分析比较,得出水力冲砂船投资少、效益高、能耗省,是一种较实用的工程船舶。  相似文献   
5.
“我支持路桥收费!”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小组讨论上表示,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社会各界提了多年的有关要撤销路桥收费的建议,他并不赞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路面的病害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针对混凝土路面下出现的板底脱空,提出了采用车载弯沉仪与探地雷达相结合的方法,探测板底脱空部位及板底路基病害,并对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灌浆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树根桩、化学灌浆以及土钉墙是三种边坡加固技术,树根桩对边坡土体产生抗滑和锚固作用,化学灌浆能有效地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而土钉墙实质是利用土钉与土体牢固结合而共同工作,从而弥补了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增强了边坡自身的稳定性。根据树根桩、化学灌浆以及土钉墙三种边坡加固的工作机理,在树根桩成孔的同时也作为化学灌浆孔,采用灌浆工艺成桩,增加桩的摩阻力,改善土的结构,提高土的承载力,再采用土钉墙加固保证边坡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分层加权汇总方法,未考虑同层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一对多影响,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可持续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 评价理论与方法,即通过数据具有 ESE(经济-社会-环境)三性影响这一新认识,构建了一个 ESE 空间直角坐标系,并以此表征城市轨道交通所有业务场景。在此 ESE 三维立体空间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被分成“八种四类”,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计算,并实现了立体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铁路寻呼漫游联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小内DDN和网管中心的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京市近年来开通地铁线路的交通衔接规划总体情况和开展的后期调研评估工作,对交通接驳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设施运营后评价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北京市轨道交通存在交通接驳与土地利用规划融合不足、初期设施规模预测难以把握及建设协同性不够等问题,提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加强交通接驳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通过引入接驳设施后评价保障后续工程规模预测的合理性,并针对建设阶段提出分近远期的建设策略,为交通接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