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工艺参数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该文通过采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浇筑方式、冷却管间距、浇筑温度和保温开始时间等施工参数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影响,结合具体工程所处环境情况,提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优化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采用40%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可以降低材料绝热温升9.08℃左右;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间歇5d或分层连续间隔4h,冷却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1.5m;浇筑温度越高,内部温升峰值明显增加,应通过在拌和水中掺加冰屑、石料提前浇水预冷等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为减小里表温差和温降速率,浇筑48h后用保温篷布进行保温,同时应根据实时监测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透水混凝土搅拌与成型方式研究的局限性,首先介绍了一次加料法、水泥裹石法和预拌砂浆法等3种主要搅拌方式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搅拌方式对强度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从微细观层次选用合理的指标评价搅拌方式,注重浆体、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等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其次归纳了目前主要成型方式类型,阐述了不同成型方式对强度...  相似文献   
3.
道路混凝土弯拉强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考虑集料最大粒径、水泥用量、用水量、砂和粗集料含量对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理论,通过优化网络扩散系数和神经元数,建立了用于预测不同配合比下道路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模型,给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而且训练网络的数据覆盖范围广,因此该网络预测模型普适性强,对于优化道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万峰  周胜波  谭华  禤炜安  陈杰 《公路》2020,(3):253-258
为了对比分析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并研究沥青种类、愈合环境、破坏程度对混合料疲劳-自愈合进程的影响。通过DSR(动态剪切流变仪)的Time-Sweep(时间扫描)模式测试了沥青复数剪切模量随加载次数的变化,采用愈合指数HI评价沥青的自愈合能力;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沥青相态转变过程中的焓变;基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测试了混合料劲度模量随加载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变性角度分析,橡胶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最好,SBS改性沥青次之,基质沥青最差,随着损伤度的增大,以上3种沥青的自愈合指数呈下降趋势;从分子扩散角度考虑,基质沥青的自愈合能力最小,基质沥青愈合裂缝的能力优于SBS改性沥青及橡胶改性沥青。沥青类型及愈合环境对混合料的愈合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愈合环境的温度可以加速混合料的愈合,破坏程度的增加对混合料的自愈合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来源的废弃水泥砼再生骨料进行基本性能指标检测与评价,并对简单破碎工艺的再生骨料进行颗粒整形,进而分析对比不同再生骨料水泥砼的力学强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废弃砼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微粉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差异较大,综合评价最高仅为Ⅱ类骨料;采用小型石料研磨机能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指标,10~20和20~30mm两档再生骨料宜研磨5min,5~10mm档再生骨料宜研磨10min;经过颗粒整形的再生骨料砼的7和28d抗压强度基本与天然骨料水泥持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季冻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在自然环境与车辆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以及界面区劣化对路面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设计普通交通环境和超载条件下的荷载-冻融-干湿循环三场耦合试验模拟路面水泥混凝土实际工作环境,并与普通交通条件下的疲劳荷载单因素试验及荷载-冻融双场耦合试验进行对比,以探求季冻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和X射线能谱分析分别测定在混凝土处于不同耦合作用阶段的界面区细观结构、钙硅比变化;采用静态弯拉强度试验测定三场耦合下各阶段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揭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劣化行为与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季冻区路面混凝土运营时,车辆荷载主要引起混凝土界面区沿原生微裂缝的局部损坏;冻融循环伴随干湿交替的环境作用促使裂缝在各方向蔓延形成大片缺陷,且该界面区劣化行为是物理-化学过程。主要表现为,路面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呈下降趋势;界面区大量裂缝交叉贯通,密实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超载情况下,疲劳寿命急剧缩短,且界面区内部微裂纹的宽度显著增大。混凝土疲劳破坏时,界面区临界损伤阈值为:界面区宽度为70 μm;密实度为50.96%~54.25%;微裂缝最大长度在24.48~26.04 μm之间;微裂缝最大宽度在11.73~15.72 μm之间。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描述混凝土强度与界面区结构缺陷之间的定量关系,各结构参数对强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实度、裂纹宽度、裂纹长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