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仿生非光滑减阻理念,选择鲨鱼皮表面鳞盾沟槽作为研究对象,将仿生非光滑结构应用于复杂轮胎花纹沟底,在不改变轮胎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轮胎抗滑水性能.以185/60 R15轮胎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了3种仿生非光滑沟槽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减阻及抗滑水性能,进一步研究其减阻机理,并将优选结构应用到轮胎花纹沟底部.结...  相似文献   
2.
丁坝绕流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国外已开始对丁坝绕流问题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然而由于丁坝绕流系三维流动,至七十年代仍未能从理论上或实验上得到确定坝后回流尺寸的关系式。因此在解决治河工程中的丁坝问题时,常常借助于模型试验。近十年来,丁坝绕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坝后回流域长度、宽度的认识,对丁坝绕流机理的探讨,对丁坝上、下游平面流场的理论探讨,丁坝局部水头损失,丁坝作用下河床演变规律,丁坝绕流的数值模拟。本文综述了丁坝绕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尚有待改进之处及近期应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当前铁路沿线环境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设计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信息平台,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融合服务、微服务网关、数据统一接口、单点登录(SSO,Single Sign-On)统一安全认证等技术,实现铁路两侧500 m范围内、安全保护区、铁路限界内区域的危情及安全隐患全方位监测与管理,提高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模型与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动车排放测试的方法,简要总结说明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从概念的角度介绍了传统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排放模型--MOVES模型,概述了国内对模型的应用情况.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排放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CMEM模型的武汉市轻型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GPS和OEM收集了武汉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与实时排放数据.得到了武汉市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根据车辆参数信息和行驶信息,运用CMEM模型模拟了武汉市机动车微观尾气排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数据分析表明,用CMEM模型计算的武汉市机动车实时排放数据与实测数据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并对CMEM在武汉市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Preston管的理论基础——紊流边界层中的“壁面律”,采用自制的Praston管在率定流速的水槽中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由Preston管测得的流速与标准流速吻合很好.利用带静压管的Preston管,测量了连续弯道的床面切应力,通过弯道床面切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GPS和OEM收集了武汉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与实时排放数据.得到了武汉市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根据车辆参数信息和行驶信息,运用CMEM模型模拟了武汉市机动车微观尾气排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数据分析表明,用CMEM模型计算的武汉市机动车实时排放数据与实测数据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并对CMEM在武汉市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优化速度模型的城市交通微观尾气排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交通尾气排放模型的特点,提出建立微观交通流与现有排放模型相结合的思想.把微观交通流中的优化速度模型与微观尾气排放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微观交通流的城市道路微观尾气排放模型.用武汉市的观测数据对优化速度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对10辆车在十字交叉路口启动过程中的尾气排放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城市交叉路口车队启动过程中尾气排放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既有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侵限监测受限于通信网络条件限制的不足,本文研究提出基于5G高速铁路自然灾害与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利用5G通信技术解决大容量监测数据传输及报警信息实时上车,有效提升高速铁路对自然灾害、异物侵限及周界入侵等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增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