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宪明 《路基工程》2013,(6):165-169
山西中南部重载铁路与京沪高铁在山东泰安交叉,由于重载铁路设计轴重达30 t,动应力影响深度大,采用何种路基结构型式,避免外荷对高铁桥墩的影响,成为控制线路安全通过高铁的关键。同时,该处线路北临大汶河,采用何种防水路基结构,以满足大汶河百年洪水位防洪要求,也是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路堤式U型槽路基结构型式,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深汕高速公路K64滑坡病害整治的全过程,对该滑坡病害的整治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在滑坡病害整治过程中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隧道宽张裂隙成因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性的水文地质背景,新构造运动及表生改造的共同作用,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裂隙高压涌出。深埋原生宽张裂隙无疑控制着富水段的分布,高压涌水威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而深埋原生宽张裂隙分布规律具随机性且宽窄不一,其成因机理对研究富水段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坍塌病害产生的地质原因及其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整治设计原则,介绍综合整治措施及其效果,并由此提出值得思考及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特点及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宪明 《路基工程》2011,(1):169-171
在建宜万铁路沿线高陡岩质边坡具有边坡高、陡、险、破坏作用大、稳定性影响因素多、勘察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分析了全线高陡岩质边坡的主要地质特征、类型和破坏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整治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尤其是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邻近既有高速铁路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如开挖、填筑及地基处理)会对既有高铁产生新的沉降变形。如何避免这些影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目前,并行既有高铁新建路基一般采用填筑轻质土+桩板(筏)复合地基处理等措施。新建郑济客专并行既有京广客专新乡东站时,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有限元计算,考虑施工干扰及投资等因素,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加筋陡坡+桩筏结构"和"框架结构"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鸠山隧道为穿越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分水岭的越岭隧道,横穿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其间山间拗陷盆地发育,磨拉石建造发育,地层松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独特。隧道穿越拗陷盆地时,线位、高程易长距离走行在第四系松散地层及地下水位以下,存在极大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环境水文地质风险。拗陷盆地的成因及地质特征控制隧道线位平面位置及高程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曾宪明 《铁道勘察》2009,35(4):23-26
研究宜万铁路五瓜观危岩体所处的地质背景、危岩体特征、形成原因和破坏模式,进行地质定性分析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定量验算.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判危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危岩体的治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绞股蓝总皂甙的工艺,重点、考查了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发现用40%~60%乙醇提取,提取液pH调至2,并加氯化钠使浓度为4%再上柱吸附,总皂甙的提取率达90%以上,所得总皂甙的质量与原工艺一致。  相似文献   
10.
非夯实与夯实素填土边壁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素填土边壁相似模型的相似法则为依据,设计并完成了素填土边壁破坏模式的系列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并着重对素填土介质在非夯实与夯实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指出不同条件下素填土边壁具有截然不同的破坏模式,以往近似地沿用圆弧破坏模式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支护参数的设计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