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汽车在偏置碰撞中的安全性能,文章通过加强前横梁、前围纵梁、A柱内板及A柱加强板的结构;优化前围中骨架、门槛及地板纵梁等材料,并增强各件之间的连接,结合CAE偏置碰撞的安全分析,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减小乘员舱的变形和对乘员舱的入侵量,为车内乘员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车身安全的目的,使汽车在偏置碰撞中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对乘员起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公路工程勘察过程中数据共享缺乏、现场监管缺失等问题,利用5G移动互联网、GIS等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实时多项目管理系统的研发,搭建了PC端及APP移动端,并在湖南省多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勘察中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拥有数字外业、协同作业、实时多项目管理等优势特点,具备全省项目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质量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设备管理、履约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实现了过程留痕、数据累积、信息溯源,提高了勘察监管工作效率,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全过程实时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隧道建设也大规模的展开,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崩塌、滑坡、偏压地层、松散地层、岩溶、膨胀围岩等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条件,为此,对其特征、整治原则以及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在节省设计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蓄电池支架轻量化的目的,文章针对某款车型蓄电池的横向布置形式,进行布置分析及蓄电池支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通过更改蓄电池在纵梁上的布置位置,来简化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使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支架,分别固定在左悬置和纵梁上.更改后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整体质量减轻约25%,CAE分析结果显示,新设计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改款车的介绍,阐述了目前在该车型中常出现的问题——散热器框架动刚度不足。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得出由于散热器框架拐角处连接强度不够,因此在散热器框架的拐角处增加连接板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后续车型的改进提供了设计方向。同时,考虑改款车的生产管理及每次散热器框架的改动问题,简述了将散热器框架作为一个整体,即前端模块,不同类型的改款车采用不同结构前端模块进行组装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一汽马自达6进入防盗状态后,无规律报警,此时各车门中控门锁仍在锁定状态。故障诊断:首先,对车的防盗控制单元及门锁定时单元进行常规检查,均正常。检测两控制单元供电及接地,良好。模拟检查防盗及中控门锁功能也正常。由此说明,此车防盗控制单元及门锁控制单元、触发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一汽马自达6行驶里程23000km,启动着车后,发动机严重抖动,发动机怠速转速在300~800r/min之间来回游动,有时会自动熄火.使发动机故障灯点亮,尾气有难闻的气味。  相似文献   
8.
儿童座椅对减少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亡是非常关键的,为使儿童座椅在汽车上能充分发挥作用,除本身的结构和强度外,它在车身上的安装强度(车身儿童座椅固定点强度)也至关重要,文章通过优化儿童座椅固定挂钩的结构,即挂钩由原来的固定式改为锁环式,不但解决了行李舱储物空间和外观问题,而且结合CAE有限元分析,采用增加挂钩材料料厚的方法,提高了儿童座椅固定点的强度,达到安全的目的,为今后的儿童座椅固定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2强度试验方法儿童座椅上固定点静态试验:当儿童座椅上固定点仅作用在车身上时,儿童座椅固定挂钩通过织带(纵向装置)来加载,每个点的负荷不少于3.4kN,如图6所示。纵向装置(织带)图6上固定点静拉力仅作用在车身上示意图当儿童座椅上固定点的力传递到汽车座椅总成而并非直接传递到汽车结构上时,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座椅与汽车结构固定点处有足够强度,即在3.4kN(纵向装置)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一个座椅惯性力(横向装置),此力的大小相当于座椅总成相关部件质量的20倍,水平纵向并向前,如图7所示。每个儿童座椅固定点和儿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家强制法规GB 15083-2006附录F的规定,防止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车内行李箱向乘员舱入侵过大,避免对乘员造成伤害,文章通过对某款车型进行行李箱冲击CAE仿真分析,测试了后座椅支撑梁的强度,发现其强度不足.通过对支撑梁左右各增加一块加强板,使行李箱的入侵量由138 mm降至74.6 mm,提升了后排座椅的抗冲击能力,并经过实车行李箱冲击验证,确保了该车型满足强制法规的要求,对后续座椅加强结构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