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变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道的鉴定,顾名思义,即按有关规定、有关技术文件和质量标准对新产品或新开发的技术项目进行符合性验证和资格认证。但实际上,由于某些生产经营者有法不依、执法者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不力、鉴定者素质不高,即情大于法、权大于法,使某些“鉴定”变味。变味的“鉴定”可简单综合为“三味:  相似文献   
2.
名牌产品被职工们赞誉为企业的面子、票子、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企业生存、发展的轮子。据笔者所知,大凡能把名牌作为振兴企业的法宝者,无不赢得其“三子”;而有些企业因其名牌意识淡薄或实施名牌战略缺乏微观管理的有效举措而陷入误区,显然与其“三子”无缘。略举几例: 误区一,认为创名牌是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未将其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未达成共识,如何能共行同创名牌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精神似强劲东风,为改革大潮推波助澜,促使我国汽车工业经济要上新台阶,质量也要上新台阶。质量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质量管理就必须转轨变型。一、质量管理转轨变型的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也大有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抽查的合格率低,不良品造成的损失大;产品水平低、品种少;速度较高,但效益较低。我们尚须在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过程中,同步搞好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任何QC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据笔者最近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对9个厂生产经营调研情况所知,其中部分企业包括QC成果在内的科技成果中的40~60%的成果困于静态,即未能转化为生产力。笔者仅就QC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难点及对策,试作初步思考。 思考之一,为何成果难以变成生产力? 一是追求形式。我国汽车行业开展QC小组活动虽然起步早并成果累累,但严格说来实际上是通过计划、行政手段组织开展活动的,具有不同程度的权宜之计,如企业升级达标、创优评  相似文献   
5.
天·地·王·法 质量是天,市场是地,用户是王,法律是纲。得“王”者胜,尊“法”者昌,质量兴国,“地”久“天”长。  相似文献   
6.
信息管理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但仅据笔者参加质协对一些省、地企业TQC咨询服务活动所知,有的企业不是下功夫打基础,而是做表面文章来应付上级检查、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等“差事”,一旦过关,不是信息管理机制障碍,就是信息传递障碍,缺乏信息的可跟踪性,从而削弱了质量信息的实用性。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1992年7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以来,各地、各部门、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贯彻《决定》的意见或实施办法,对质量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登上新台阶不断起着推动作用。从宏观上看,《决定》加  相似文献   
8.
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贵在参与、重在实践、旨在出成果。总结成果过程,也是个提高过程,透过成果资料可以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成绩,优秀成果还可以在有关发表会上或报刊上交流、推广、扩大社会效益。据笔者参加行业质协和地区质协对一些企业申报的质量管理[QC]成果进行的活动评价及成果评审,发现总结成果资料存在一些编写质量问题,略举几例供同仁探讨如休“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