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04篇
综合类   59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亚平  裴玉龙  周刚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3):108-112,128
在分析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延误—流量模型,提出道路服务水平衡量标准,给出了适合我国道路交通实际的道路服务水平分级指标。通过实例分析,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际公路进行了服务水平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改善和提高某些瓶颈路段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时车速信息采集与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车速是城市智能化的核心基础数据。基于ITS子系统,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自动车辆识别(AVI)系统、车载GPS系统和视频采集系统,分析其实时车速信息采集与整合的几种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数据采集结构,即完全分布式和分布式;详细讨论数据描述、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传输问题;提出区域范围内实时车速的采集系统应该与现有ITS子系统相结合,有效利用实时数据资源,对ITS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及其在通行能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交通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一体化的设想和方法,分析讨论了观测样本数量的要求及数据采集设备要求,针对不同道路设施类型,提出相应的数据采集、调查和处理方法,并以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及其它地区付诸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停车规划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城市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结构单一、停车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即科学进行停车场规划;加强停车政策、法规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健全停车管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连续驾驶时间对驾驶特性测评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连续驾驶时间对驾驶员感知、判断及操作特性的影响,并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在分析驾驶特性测评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方法测试并分析不同连续驾驶时间下驾驶特性测评指标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连续驾驶时间与感知、判断及操作特性各测评指标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一次连续驾驶时间不宜超过3.5 h.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或修订有关驾驶时间法规条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行人过街速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城市平面行人过街的速度及差别,分别对哈尔滨市冬夏两季的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路段人行横道和自由过街5种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冬季与夏季和不同过街条件下行人过街速度的变化以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过街行人数量和绿灯时间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15%位速度作为行人过街的设计速度,提出冬夏两季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设计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超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性,使用结构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基于智能路钮的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 该系统由路面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和服务中心子系统组成. 安装车载系统的车辆接近写入路钮时激活虚拟轨道系统,阅读器读取标签路钮的位置坐标和该处道路线形信息,同时数据处理模块读取线形参数并处理得到道路切线与车身角度,读取前轮偏角、车辆速度和相邻两个标签路钮之间的距离,利用计算模型得到车辆在相邻两个标签路钮之间行驶时方向盘的转动角速度,并将控制参数发送给转向电机. 研究结果表明,当超高速公路设计车速分别为140,160,180 km/h时,只要保证路钮间的距离分别小于1.33,1.50,1.69 m,就可保证车辆偏离中心线的距离小于0.5 m. 因此,基于智能路钮的虚拟轨道系统可将车辆限制在虚拟轨道内行驶,保证超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基于“人次”的标准客运单元和“点-线”的枢纽节点转化方法,将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子网络进行融合,构建了可体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关系的综合交通网络模型;考虑出行经济费用、出行时间、最大出行恢复时间、舒适度等因素,构建了综合交通网络下不同运输方式的阻抗模型;利用额定载客数和单位时间发车次数等参数,实现了综合交通网络下不同运输方式路段最大容量的标定;基于标准客运单元和综合交通网络模型提出了考虑综合交通阻抗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实现了考虑其他运输方式影响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并以黑龙江省哈大绥齐地区为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2019年的实际观测值相比,在无伴行线路时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5.47%,略低于传统四阶段法的6.14%,但在有伴行线路时该方法平均误差为4.58%,远小于传统四阶段法的11.89%;相比传统四阶段法,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变化后转移客流对干线公路客流量的影响;相比新增水运线路,新增高速铁路或普通铁路伴行线路对干线公路客流影响更大,更能促使公路客流向铁路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中车流的频繁交织行为引发车头时距重分布现象,系统研究了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内在规律,得出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内车头时距分布随断面流率动态变化的结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典型城市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中A类交织区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分断面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断面流率小于2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当断面流率位于250~7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而当断面流率位于750~1500 veh/h时,车头时距则服从Cowan M3分布,为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分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琨  裴玉龙 《城市交通》2007,5(6):23-25,43
交织区长度是影响交织区运行特性的重要参数,影响着交织车辆进行车道变换的紊动程度。找出了车道变换频率与其相应产生的车道变换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定义了车道变换长度随机变量,通过分析给定交织区车道变换长度的统计分布来反映交织操作车道变换的频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运用动力学理论、概率论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