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山市南海区新交通1标土建工程采用泥水盾构切削玻璃纤维筋直接进出洞,避免了人工开凿围护结构,降低了施工风险,在全封闭式配有硬岩切削刀具的盾构始发、接收中应用前景广阔。文章针对泥水盾构在始发、接收中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进出洞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鼎 《中国船检》2021,(2):24-27
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CCUS在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CCS)的基础上增加了" 利用(Utilization)",这一理念是随着CCS技术的发展以及对CCS技术的认识深化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高速万向轴式动力车非线性横向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用数值分叉方法研究了不同轮对激扰时动力车轮对蛇形运动极限环振幅曲线稳定以及不同稳定部分的特性,并分析了二系抗摇头阻尼的影响,结果发现共限制速度有可能与不稳定部分有关,建议选择轮对大位移激扰来分析机车车辆非线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向以生产中高档车为主的广州本田公司,突然杀入经济型轿车市场。9月16日,全新精巧的(FIT)飞度一下线,便以其极高的性价比,引起经济型车市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趋向、建筑市场的竞争状态、招标标工作的现状、编制工程概算的主要环节、投资估算与工程概算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轮对纵向振动与机车车辆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于1个整车模型,观察到轮对相对于构架实际上始终存在纵向振动,而且这种振动在某些中低速范围内有可能发展为强烈的共振;另一方面,轮对相对构架的强烈振动,也可能成为车轮非正常磨耗即剥离以及某些波长轨道波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轮对纵向共振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近似计算判据,并对车辆主要参数对共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抑制纵向振动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7.
由国内汽车厂商三大巨头之一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打造的"全球车"别克凯越,一经推出,就以体贴入微的人性化设计,卓越的性能,全新的配置,在中级车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  相似文献   
8.
为了抑制轮对空转并最大限度利用轮轨黏着能力,需要开发基于虚拟样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机车黏着控制技术.建立了大功率机车牵引列车及电气牵引传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动力学模型,考虑到了大蠕滑率时轮轨黏着负斜率特性、电机磁饱和及转矩机械特性,对机车驱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提出通过检测同一转向架内不同轴之间的最大角速度差和角加速度差,实时计算轮轨黏着度,并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黏着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轨面及运行工况下,黏着控制使得轮轨有效黏着系数保持在黏着峰值,提高了机车的牵引性能;轮对的蛇行运动使得黏着控制中产生波动现象,波动频率与蛇行运动频率一致;针对不同结构参数机车和运行工况,黏着控制参数需要优化以达到最大的轮轨黏着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磨耗形踏面与钢轨的两点接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分析了轮对有冲角时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得到了形式十分简单的精确算式,可用来方便而直观地判断在一定冲角之下轮轨是否可能两点接触。结合实例计算了发生两点接触时的接触点位置,提出了改进轮缘设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动载作用下柔性车体结构疲劳寿命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准确预测随机动载作用下柔性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车体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了35个关键部位的载荷历程,并用准静态应力分析法获得了对应的应力影响因子.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得了车体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用子结构技术获得了车体有限元缩减模型.根据危险应力分布、应力时间历程以及Palmgren-Miner损伤理论,利用疲劳分析软件FE-FATIGUE的基于应力的安全强度因子分析法和MATLAB的WAFO技术对柔性车体结构疲劳寿命仿真.仿真结果包括损伤和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