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式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兴电厂翻车机房超深基坑围护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土钉结合桩列式复合围护结构。本文以该工程的设计、开挖监测为例,借助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探讨该类复合式围护体系中各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质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施工实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上海延吉中路地铁车站以顶板为路面系统的盖挖顺作法的结构设计、施工步序、土方开挖及支撑安装工艺等,提出了盖挖顺作法中立柱与围护结构差异沉降控制、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成功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压路机在压实施工中,压实质量的动态控制问题。结合课题实践,构思出了压实质量动态适时控制系统的工作框图。  相似文献   
4.
对轨道交通车辆多层复合结构的隔热壁进行隔热性能理论计算与仿真计算的对比,对隔热壁内部空气层的隔热性能进行分析。结论为:在车辆多层复合结构的隔热壁K值计算中,当空气层厚度大于一定厚度时,流体自然对流对隔热壁的隔热性能影响较大。利用多项式密度(Polynomial Denisity)和Boussinesq模型两种算法,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HXD1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情况,以机车改动最小、成本最低为原则,通过加装自动驾驶系统设备、通信及供电线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通过机车自动系统的成功运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杜绝了人为失误因素,提升了机车操纵水平和操纵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高铁路发运占比是落实"蓝天保卫战"的一项具体举措。为了满足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运需求旺盛的实际,在对其铁路运输现状和需求,以及存在的线路质量较差、装卸效率较低、运输组织衔接弱等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铁路货运量对策,即:推进路企直通战略合作、升级改造设备设施、构建调度全程统一指挥模式、优化货流源头组织,以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类离散陀螺系统特征值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由两个实值非奇异矩阵,一个对称,一个反对称,所定义的2n个一阶常微分方程刻画的陀螺系统特征值反问题。在给定完整谱数据及部分谱数据两种情况下,给出了可解性条件及解的表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室内模型试验无法了解缩径桩桩周土体内部位移场的缺点,利用透明土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深部不同缩径参数对单桩承载特性和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完整桩和缩径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以及桩周土体位移场发现:缩径径向尺寸对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大于缩径长度;当荷载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端土出现扇形的位移面,桩顶周围的桩...  相似文献   
9.
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作战样式趋向于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对军事训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高层体系结构(HLA)引入训练系统设计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电子对抗部队训练效果评估的实际需求,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HLA的电子对抗训练效果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文章以专业训练评估成员中的雷达对抗评估为例,进行了仿真对象模型设计,应用软件实现分析,阐述了基于HLA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对基于HLA的军事应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AMS建立了某轻型车完整的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仿真模型,为反映车辆的真实行驶工况,对左、右车轮测试平台分别创建了随机激励。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运动特性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原导向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前轮定位参数在优化前、后的变化量较小,均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轮距和前轮侧向滑移量的变化较大,优化后二者都在理想的范围内变动,达到了预期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