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Swan-Ganz导管对17例流行性出血热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监测显示低血压、休克病人CVP、PAP、PAWP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证实为低血容量休克。采用快速向右心房推注液体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特别对发热早期患者收容住院,在监测下进行治疗,则可逆转病情、缩短病期,减少或避免晚期肾功能衰竭,使预后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2.
<正> 扩张型心肌病(DCM)现有治疗不能改善预后.β受体阻滞剂如能改善DCM病人的症状,心功能和预后,无疑是一较好的内科疗法.许多学者从临床和基础方面进行研究,但获得的结果尚有矛盾.本文拟从受体和代谢角度阐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DCM的现状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的受体改变正常心脏β受体作用占优势,这是由于β受体对α受体的抑制作用,通过磷酸化,使α_1受体变构失活,表现为β效应优势,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时心肌  相似文献   
3.
1.本文对我院1955~1982年收治的Addison病60例的临床资料作了分析,其中结核引起者占53.3%,自身免疫性占46.7%。 2.在对比分析各种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推荐简易水试验和皮质素水试验,其阳性率93%,且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应用。 3.通过20例长期随访,观察了替代治疗的远期疗效,1例死于危象,8例治愈停药,其余仍服维持量糖皮质激素。1例住院期间发生危象和心跳骤停亦抢救成功。 4.就本组2例分别伴发糖尿病和甲亢问题,讨论了多腺性内分泌失调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紊乱抢救危急病人是近十几年来临床的重要进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严重心律失常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为危急病人的抢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2例冠心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同样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1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oB100、PAI-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PA、apoA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apoB100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poA1与PAI-1活性在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呈负相关。故认为,apoB100与PAI-1的活性相关,在冠状动脉痉挛和冠脉内血栓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心肌病的诊断以往缺乏特异的方法,晚近认为心内膜—心肌活检是提供活体心脏病理学研究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对心肌病的诊断可提供有重要意义的资料。我院内科心血管组于1981年9月在国内首先将此项技术临床应用成功。自81年9月至82年12月接受此项检查的病人共42例114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日本光电公司所产RGA-5型阻抗血流图仪对102名健康人进行了心阻抗微分图的检测,得出以下正常值:SV为106.14±28.58毫升;CO为6.63±1.65升/分;CI为4.10±1.06升/分/米~2;TPR为1076.80±323.76达因·秒·厘米~(-5);PEPI为133.38±8.53毫秒;LVETI为404.39±16.76亳秒;Q—S_2I为538.23±20.95毫秒;PEP/LVET为0.3616±0.0344;Q—Z为156.20±12.80毫秒;HI为25.01±7.13;ZO为28.51±3.40欧姆。并对以上各值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产无创性心脏起搏监护仪对34例患者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其中11例监测左、右心室压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压,23例抽取肺动脉血用Fick氏法测心排血量。各参数均与右室心内膜起搏对比,结果获得与心内膜起搏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结果表明:无创性经胸壁心脏起搏确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8年对陕西旬邑县12例潜在型克山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电镜观察,并用镧颗粒示踪探索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检材取自7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年龄14~40岁,平均病史已达4~5年。观察结果:大部心肌细胞肌浆网、横管系统扩张,闰盘也见类似囊泡状扩张改变。部分病例样品中可见镧颗粒出现于闰盘间隙和细胞质内。线粒体增生及退变性变化同时并存。细胞内肌微丝偶见微小的肌溶中断,但未发现心肌细胞的肌溶坏死。部分细胞核增大、扭曲变形,有假包涵体。部分肌原纤维增粗有异常分枝。此外,并见心肌细胞内脂滴增多,糖元沉积以及核周脂褐素颗粒堆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RBC InsR)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受体分析法探测 2 9例冠心病 (CHD)患者、1 6例正常人的RBC InsR改变情况 ;应用荧光偏振技术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RBC MF)变化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CHD患者RBC InsR结合位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减少的RBC InsR主要为低亲和力高容量受体 ,而高亲和力低容量受体无明显变化。受体与胰岛素的高亲和力及结合率亦明显降低。②RBC InsR的结合位点数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 ,与RBC MF呈正相关。受体的高、低亲和力及结合率亦与RBC MF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InsR缺陷 ,其InsR缺陷可能与CHD患者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关。细胞MF降低可能是引起CHD患者InsR缺陷进而导致IR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