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路侧石导向巴士系统是以巴士为运营单位,在巴士车辆前轴后面加载小型、水平方向的导轮,并配以混凝土导轨。当巴士车辆离开一般道路进入导轨时,水平方向的导轮与导轨弥合而达到导向的效果,并能为巴士车辆提供稳定性、可靠性。这一创新使其既具有常规巴士的弹性及适用性,又能依靠"轨道化"提高运营的品质及服务水平。因此,路侧石导向巴士系统受到了一些城市的青睐,特别是在德国和英国。首先描述了该系统重要构件,如导轮、断面型式、出入口设计、导轨结构及导轨施工等;然后回顾比较典型城市的路侧石导向巴士系统,如阿德莱德、名古屋及剑桥郡;最后,期待这种结合了常规巴士和轨道交通运营方式的路侧石导向巴士系统能成为未来中国大众运输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心区交通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涛  陈建凯  於昊 《城市交通》2003,1(1):13-18
分析了大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及城市交通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容量和停车容量模型,以及中心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容量的互动优化模型,可用于对城市中心区合理开发强度、交通需求管理(TDM)对策的研究及应用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和必要性以及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从建设至运营阶段发展可能遇到的资金和财务方面的问题。结合相关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方向,提出在轨道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过程中,轨道交通与城市结构形态协调、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配合、多交通方式整合和站点枢纽化设计等重要问题,为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市民更加追求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和高品质,江门城市尺度和山水条件适合慢行交通发展,按照慢行占全部交通半壁江山的目标,核心是增加慢行空间,确保路权.针对上下班、上下学、娱乐购物、休闲健身等慢行出行目的的不同,以及居民区、历史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街区性质和道路条件的不同,提出“多元、优质、差异”慢行交通策略及措施.道路网络建设围绕“三个结合”,结合需求、结合绿道、结合公交;为打造优质慢行空间,提出“断面重整、路口改造、环境改善”三大策略;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全面铺开,逐步加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6.
首先介绍了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的现状,根据对象的不同,将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划分为政府部门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和公众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从需求分析、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公交调度是公交立体综合车场(简称立体车场)运营中的关键问题. 不同于以往公交调度问题,立体车场公交调度需要同时安排各车的场内停车位置、发车时间与行驶路径. 基于立体车场公交“早出晚进”特征对立体车场调度问题与调度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立体车场公交车辆的交织条件;基于整数规划构建以立体车场公交车辆交织次数为目标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求解立体车场公交调度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立体车场公交调度存在同层集发和异层分发两种调度模式,且异层分发模式优于同层集发模式;此外,车辆交织条件是空间与时间同时发生重叠. 通过案例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及调度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9.
在土地资源及公共汽车设施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深圳市将新能源立体公共交通场站作为实现公交都市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总结第一批拟建的10个新能源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设计经验,分析新能源公共交通场站与传统场站的异同,并提出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设计要点、思路、设计参数、指标、设计原则等。同时,对场站首层及标准层交通组织、布局、内外交通组织衔接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解决措施,为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覃鹏  肖亮  陈建凯 《城市交通》2021,19(1):82-88,94
公共汽车立体综合车场(以下简称"立体车场")能有效应对城市用地日益趋紧的困境,同时契合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需求.有必要研究总结立体车场的调度理论与方法,以解决立体车场调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首先,总结立体车场的现实意义与调度研究现状.其次,分析立体车场的主要特征、要素构成以及规模测算.再次,基于立体车场的调度逻辑与调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