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中从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实验易产生的诸多问题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就网络自主学习、评估模式、大班教学和网络第二课堂开拓方面对广东工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广东工业大学针对性改革了教学,实施了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中,列车在折返区域的追踪间隔是单条线路提升运力的瓶颈.分析北京地铁5号线折返追踪间隔,以实现“列车2 min运行间隔”的目标.首先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5号线列车在折返区域中的进站追踪能力、折返追踪能力和出站追踪能力,进而计算列车在折返区域的最小运行间隔;其次,基于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提出通过缩短列车站停时分、出入库时分、转台时分来减小列车折返追踪间隔的方法;最后,结合北京地铁实际的运营管理经验,从系统设计角度提出缩短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追踪间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潘晓军  陶桂兰 《水运工程》2005,(8):53-55,66
对孤立状态下内河航道混凝土护面板的受力情况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建立了确定混凝土护面板厚度的优化模型,同时对混凝土板护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给既有线路的运营组织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提高运输能力的主要措施,发现北京地铁1号线通过扩大列车编组数量和缩短列车运行间隔的措施来挖掘运输能力的潜力较小,提出通过非正常的行车组织方式,采用插车方案来提高1号线的运输能力,该方案能够在早高峰时段提高10%左右的运力,使最大满载率由120%降至110%.经过试验,加开列车能够明显减少站台的滞留人数,实施效果良好,可以为其他线路挖掘运输能力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土体与板结构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土基上板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一些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外项目shop drawing(细化图)的理解,阐述了shop drawing的定义以及绘制shopdrawing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为同类型国际港口工程中细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原理,系统分析超声波波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因素。分析超声波在路面传播过程中衰减的两种主要形式和声速变化的影响因素;将超声波声学参数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密实度、含水率和损伤建立一定的联系,并提出了超声波检测沥青路面时须考虑的修正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