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保证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稳定,护底是工程结构设计的关键,而护底余排合理宽度的确定取决于整治建筑物附近局部冲刷坑的深度与范围。本文采用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余排宽度、水流条件、建筑物尺度、坝头前沿排边流速增量等因素对潜坝下游局部坑冲刷的影响,根据试验实测资料,建立了考虑余排宽度影响下潜坝下游最大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抛石(枕)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对于水深、流急等流态较为复杂的河段,传统结构无法满足河道抗冲要求。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大型钢丝网卵石包结构。通过力学模型对钢丝网卵石包漂移距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结构的尺寸。结合枝江—江口河段工程进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中游熊城段碍航水流问题,采用数学模型对该河段水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河道弯曲狭窄、洲滩不高,且受洞庭湖出流影响,熊城段水流三维特性明显,存在横流、环流、回流等多种水流结构,对船舶航行影响大;在干线来流量2.5万~3.0万m3/s且洞庭湖水位偏高时,易发生船舶事故,应提醒船舶谨慎航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维护右汊稳定的作用,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方案1略优,可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统计航道现状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航道整治工程概况,从滩槽演变、高滩岸线、汊道分流、航道尺度对工程建设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航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航道条件,已建工程对影响航道条件的洲滩、岸线实施系统守护,稳定了河势及滩槽格局,全面提升航道水深及稳定性,工程河段航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相关研究表明,透水坝能够起到一定的整治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为此,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设计组提出了透水框架坝的新型结构形式,并成功应用于东流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老虎滩鱼骨坝工程中。本文主要通过观测老虎滩鱼骨坝建成前后的地形及生物分布特性,评价透水坝的工程航道整治效果及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