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266篇
综合类   244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113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种类路面的破损危害性不同,拟在公路路面评价中提出路面破损指数概念,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所用模型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种类的路面损毁危害性进行赋权,并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与最优情况的贴近度,进而将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情况转化成区间为[0,1]的路面破损指数,其中路面破损指数越大表示路面的破损程度越高。此模型方法简单,能够运用少量数据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的破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参照。  相似文献   
3.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上承式钢板梁横向振动过大的问题日渐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针对既有铁路钢板梁桥的两种加固方案,并在某大桥上进行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准箱形加固和两桥连接加固的方法都能够有效抑制钢板梁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4.
浅谈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铁路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及客运专线运营管理特点,提出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稳定性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利用一阶剪切理论和Reddy高阶剪切理论计算了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复合材料层会圆柱壳的线性失稳载荷和几何非线性失稳载荷。分析了壳体的几何参数、铺层数、铺层角、半径厚度比值对失稳临界行值的影响。铺层的优化设计中利用随机试验法与可变容差法相结合,计算了寻求临界行值最大的铺层角最优问题,并利用约束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优化程序对铺层角为离散值的情况进行了优化。碳纤维环氧树脂圆柱壳模型试验表明本文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运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裴文斌  牛桂芝 《水道港口》2007,28(4):292-296
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以及现实水运工程测量服务内容首次对水运工程测量进行了详细分类,该分类涵盖了水运工程测量所能提供服务的全部内容,并根据此分类对水运工程测量现阶段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同其他领域中的测绘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了水运工程测量在现代测绘领域中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地位。根据目前水运工程测量的实际服务能力指出了水运工程测量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测绘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针对水运工程测量的特点和今后水运工程发展的实际要求,对水运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距尺检定器使用时间的延长。因受外界条件影响,如:温度、湿度、辐射、磨损等,其材质、结构、性能逐渐发生变化,送上级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时,其计量检测准确度逐渐降低(检定器是合格的)。为保证工务维修用铁路轨距尺计量的单位统一、量传准确。笔者对本公司所使用的是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的传动系统、调节系统进行了多次认真检查、分析、研究,在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使用中发现:检定器因使用时间较长,各部件结构松旷、磨损,导致性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将城市供水作为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实现建筑供水、供冷、供暖三联供的可行性,调查了城市供水与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在水源取水口、水温、水质、水量要求上的一致性,并提出了水源热泵与城市供水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以日供水量为20万t的城市供水厂为例,理论分析了系统在夏季和冬季的节能潜力,对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夏季和冬季的一次能源节约率分别为40.8%和18.3%。通过将水源热泵与城市供水系统相结合,实现城市供水、供冷、供暖三联产,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是可行的,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9.
提高人类驾驶人的接受度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深度强化学习是其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人机混驾混合交通流下的换道决策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换道行为。首先介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来自真实工况的NGSIM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通过自动驾驶模拟器NGSIM-ENV搭建单向6车道、交通拥挤程度适中的仿真场景,非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数据集中驾驶人行车数据行驶。针对连续动作空间下的自动驾驶换道决策,采用改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构建换道模型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驾驶行为。在所提出的TD3换道模型中,构建决策所需周围环境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包含受控汽车加速度和航向角的动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行车效率和舒适性等因素设计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最终在NGSIM-ENV仿真平台上,将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行为与人类驾驶人行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车辆其平均行驶速度比人类驾驶人的平均行车速度高4.8%,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训练完成后TD3换道模型的有效性,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主实现安全、舒适、流畅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回流系统中,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为回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参数,而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与排流柜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协调。为进一步限制回流系统中的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需对OVPD与排流柜进行综合优化。分析了多区间情况下OVPD与排流柜的投入与退出对钢轨电位及杂散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OVPD与排流柜综合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