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38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 时速200km及以上速度高速客车转向架结构形式、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进入“九五”以后,特别是1997年以后,在我国铁路全面开始实施大提速战略的同时,也开始了实用性时速200km旅客列车的研制,如列入《1997年铁路科技开发研究计划》的“200km/h电动旅客列车组研制”和“200km/h电动车组研制”。当然,此前也已经开始了高速机车车辆关键技术的预可行性研究,如列入《1992年铁路科技开发研究计划》的“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的研究”、“高速客车转向架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
傅小日 《中国铁路》2001,(10):17-21
简单介绍了我国铁路货车的现状及不适应提速要求的主要问题,转8A型转向架的改造过程及其采用侧架下交叉支撑装置后改造所取得的技术突破;重点论述了转8A转向架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应达到的主要目标及转8AG、转8G型转向架的主要结构特点;并对转8AG、转8G型转向架的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郑武线首次200km/h旅客列车正线综合性能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小日 《铁道车辆》1998,36(10):5-8
概要地叙述了郑武线首次200km/h旅客列车正线综合性能试验中各参试机车车辆及其研制过程、正线运行试验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此次试验最高试验速度达240km/h。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下半叶,国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运输以其大运量、快捷、安全、舒适、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小、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优先发展。统计材料表明,在大运量方面,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占有绝对优势,是其它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在快捷方面,高速铁路可以达到民航飞机1/2的速度,在中距离运输中很具竞争力;在安全方面,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旅客运输的安全性优于任何一种其它交通工具。铁路的安全性为公共汽车的  相似文献   
5.
6.10 长大货物车的新发展 铁路长大货物车主要用于大型机械、化工设备、电力设备、军工设备,特别是大型超重、超长、超限等特种货物的运输.长大货物车主要有长大平车、凹底平车、落下孔车、双联平车、钳夹式货车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铁路长大货物车已形成系列,如D22、D23、D27、D25等长大平车,载重104 t~250 t;D10、D50、D5、D2、D12、D18A、D15、D25A、D26等凹底平车,载重50 t~260 t;D17型落下孔车,载重150 t;D30型双联平车,载重370 t;D20、D35(实际载重250 t)、D35、D30A、D38等大型钳夹式货车,载重280 t~380 t.  相似文献   
6.
客车是铁路旅客运输的直接载体,既要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又要宽敞、明亮、舒适、卫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铁路旅客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需要,“八五”期间,在客车方面最突出的就是研制成功时速160公里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概述(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9型转向架也是我国主型客车转向架,设计构造速度160km/h。209系列转向架是南京浦镇车辆厂从1972开始在原205型转向架基础上逐步改进、完善而形成的。根据铁道部1972年客车转向架定型工作会议精神,浦厂首先对205型转向架的二系悬挂系统进行了改进,由内侧悬挂改为超外侧悬挂,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我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营速度从低速到高速的速度变化历程;介绍了为提高旅客列车运营速度,我国铁路部门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试验、运营等工作情况;对部分客车和动车组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英国ABB公司关于现代客车的设计思想,比较了客车的新老设计方法,以及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缩短产品设计和开发时间所采取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