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新旧混融沥青中再生剂与温拌剂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在两种比例的新旧混融沥青中单独和同时掺入一种再生剂及温拌剂,借助沥青的针入度试验、软化点实验、延度试验和135℃的动力黏度试验,对再生剂与温拌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作用下,FBK再生剂和Evotherm3G温拌剂均降低了新旧混融沥青的软化点和135℃的动力黏度,而在协同作用下发现,5%的再生剂与0.6%温拌剂搭配下的混融沥青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沉管隧道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得到了沉管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及其出现的位置。将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表明,基于Midas FEA对沉管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靠。通过进一步对散热系数入模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参数化分析,发现沉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与热交换系数呈负相关,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这表明,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养护条件,其中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涵洞淤堵病害的检测效率,研究了基于无人机采集病害视频、图像资料和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对涵洞图像进行分类。将涵洞状况分为:淤堵、部分淤堵和正常3个类别。并把在ImageNet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过的人工智能算法(如ResNet-18网络模型)应用至涵洞图像中,以此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ResNet-18对涵洞分类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3%,实现了对涵洞状况的有效分类。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通过MATLAB调用涵洞状况图像GPS信息得到地理位置定位的方法,帮助二次检测或后期维护人员快速达到病害现场,进行相关的监测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强夯加固软基机理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吕建兵 《路基工程》2008,(2):161-162
介绍东莞港口大道K14 321.6~ 363.2软基段强夯加固处理实例,包括强夯法的参数设计、施工工艺、效果检测以及强夯法的加固机理等,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有效地预报前方不良地质情况,准确地指导隧道施工,介绍了用于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预报的岩溶洞穴HSP探测技术,并以渝怀铁路甘溪沟隧道DK278+658溶洞为例进行的探测与分析,说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一技术的应用对隧道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的选择,确保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离散元理论模拟了基于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旋转剪切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力学损伤作用机理,得出了GTM沥青混合料在试模内旋转剪切过程中颗粒变形、旋转规律,孔隙率发展程度、剪切带形成、剪切破坏直至压缩的全过程,以及GTM沥青混合料颗粒沿剪切面的定向排列和运动变化规律。从细观角度揭示了混合料在旋转剪切过程中颗粒的力学作用机理,将为今后工程现场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路桥、涵台背回填中粗砂密实度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轻便触探试验数据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轻便触探锤击数N10与静力触探锥端阻力Qc之间的相关关系式,验证表明轻便触探与静力触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掺入旧沥青的改性沥青的性能,确定了混融再生沥青的变化趋势。实验研究了再生剂和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掺入对于混融再生沥青的影响。分析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特性。试验表明:温拌剂可以显著降低搅拌压实温度;同时再生剂可以很好地提高混融再生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指标;在40%的旧料掺量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不随旧料的提高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南方湿热多雨条件下,灰岩隧道地区排水管化学结晶淤堵是影响隧道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排水管化学结晶处治养护技术难题,有必要探究湿热条件下灰岩隧道排水管化学结晶淤堵机理。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理论及刚-柔接触理论,对灰岩隧道排水管化学结晶淤堵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获取了隧道工程排水管渗流作用下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特征,验证了模型试验结果的正确性;(2)根据模型试验及数值计算得出的泄水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了灰岩隧道排水管最佳破晶第一养护时间节点与最晚破晶第二养护时间节点;(3)揭示了灰岩隧道排水管长期性能及化学结晶淤堵机理。  相似文献   
10.
吕建兵  刘仰韶  田卿燕 《公路》2007,(2):116-120
在模拟公路桥涵台背回填中粗砂密实度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拉德(P.V.Lade)模型及刚—柔接触模型,模拟了平板载荷试验过程,获得了载荷板周围砂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验证了室内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揭示了载荷试验在回填中粗砂中的作用机理,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