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锐  郭彦强  徐鹏 《中外公路》2019,39(1):234-237
该文研究并确定SBS改性剂和降黏剂在SBS改性沥青中的用量,结合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现象和检测结果,确定了SBR改性剂在SBS改性乳化沥青中的添加量,研制出高黏高含量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沥青层间黏结试验,证明其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天然砂日渐紧缺及某些施工技术需要,开展了机制砂的应用研究。通过53组试样试验研究比对得出:GB和JTG两个规程存在差异,但可统一,并需要补充与改进;天然砂饱和面干坍落状态图不适用于机制砂;提出机制砂饱和面干状态比对图和测量机制砂饱和面干状态的指标及建议标准;研究表明岩性不同的4种机制砂及同岩性不同产地的3种机制砂,其饱和面干状态下的5个指标及吸水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形状的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的钢纤维,提高了混凝土力学性能,但力学性能随钢纤维形状的不同而异,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不同品种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性能随纤维体积掺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又增加的规律;选用钢纤维及聚丙烯进行混合形成复合纤维,得到在钢一聚丙烯复合条件下的最优体积率为1%,在最优体积率下复合纤维混凝土性能随聚丙烯的相对掺量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晓琴  徐鹏  刘崭  刮俊  弓锐 《交通标准化》2011,(19):105-108
西安公路研究院最新研制的LWX-300Ⅱ型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主要通过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块修补路面坑槽,其效率高、控温准、易操作、环保无污染。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总结了该车的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与传统路面的修补方式相对比,该车修补路面费用低,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弓锐 《公路》2012,(12)
通过变换不同试验条件,采用国产、进口的乳化剂生产出用于稀浆封层的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对稀浆封层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进行测定,分析了水泥用量、乳化剂用量、外加水量、温度、乳化剂品种等因素对可拌和时间的影响,并指出影响规律,为稀浆封层室内配合比的确定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体工程,在钢轮压路机水箱中添加一定量的HZ型沥青隔离剂,以钢轮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不黏轮为标准,确定HZ型沥青隔离剂在水箱中的添加量,考察添加隔离剂前后钢轮压路机喷水量对路面降温幅度的影响,对HZ型沥青隔离剂在钢轮压路机上的应用可行性及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弓锐   《世界汽车》2006,(8):122-123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因此人们对提高车辆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驾车如何节油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乳化沥青工厂化生产需要快速检验成品的残留物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我国相关规范为基础,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温度和蒸发时间下,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的试验误差,研究了快速检测方法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采用5 g乳化沥青,250 ml坩埚加热,进行快速含量检测的方法,并采用不同类型的乳化沥青及不同材质、不同体积蒸发器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误差小,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SBS改性乳化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材料,备受人们关注。以室内试验研究为基础,研究了乳化剂用量的对改性乳化沥青筛余量、标准粘度、延度、针人度、软化点、60℃动力粘度、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综合比较,确定出BE-3X型乳化剂乳化SBS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试验配制了坍落度大于200 mm的C6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分析了5.1%、10%、15%三种不同石粉含量和掺加10%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探究了石粉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石粉含量在10%左右,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掺加10%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而对强度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