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灌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车运营的市域铁路,联锁系统采用TYJL-ADX型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该系统是在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按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要求开发完成。介绍了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的显著特点,新增客运专线信号机点灯控制功能的设计方法,无配线车站控制功能的软件实现等,以及对一次解锁等功能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通信具有安全节能、防电磁干扰、通信速率高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是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从可靠性、安全性、信息量等方面探讨了可见光通信技术在CBTC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按照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分级分层维护管理的要求,研制单位建立的计算机联锁一级维修中心,是提供计算机联锁系统远程诊断及故障分析、系统设备的检测维护、设备备品备件供应和咨询、技术培训等项工作的服务机构,协助和指导下级维修中心的工作并对其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目前一级维修中心虽然已经全部建设完成,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维修人员的培训、备品备件的配备、应急预案的启动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联锁一级维修中心的功能,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中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CBTC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CBTC)以其显著优势,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首选方案。传统的联锁技术无法支撑CBTC信号系统的安全、高效、高自动化的要求。CBTC信号系统中的联锁子系统不仅要提供联锁逻辑保障,还要支持移动闭塞、点式ATP控制、以及不同模式列车的混跑等需求。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CBTC技术的国产化联锁系统的架构、功能方面的创新和技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联锁系统在中国铁路运输中的普及,对该系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联锁系统在铁路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其故障后维修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要求。以CBTC系统中应用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为例,提出基于部件故障数学模型和整体系统故障树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得到系统失效概率趋势。系统失效趋势图表明计算机系统运行状态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维修策略与故障事件关键重要度概率大小特点相关。该方法为系统故障状态预测、维修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提出一种基于纯国产信号设备的CTCS-3D级列控系统方案。为了满足与京津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该方案以国产客专CTCS-2级地面列控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同时满足ETCS-1级车载设备和CTCS-2车载设备的控车需求。从总体技术框架、联锁与室外信号机、列控中心与LEU、调度台与临时限速、应答器组及报文以及落物防护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城轨系统中联锁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市轨道对联锁新的需求,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和实现了联锁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采用RSSP-I协议解决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不仅实现了铁路基本联锁功能,还实现了对屏蔽门的控制。基于CBTC仿真环境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有效性,为快速开发计算机联锁软件和验证新的联锁功能提供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CBTC系统中的列车位置检测方式,分析了当前联锁子系统对逻辑区段状态的处理方法,及其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顶部浮体的带动下,悬链线立管的动力响应会诱发其周围产生相对来流,而这种振荡来流将激励立管悬垂段产生“间歇性”的涡激振动。文章在海洋工程水池中对不同最大约化速度URmax、KC数组合下的振荡来流作用下的柔性立管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利用光纤应变片测量模型的涡激振动响应。结合模态分析与小波变换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了最大约化速度URmax以及KC数对涡激振动位移幅值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文中进一步分析发现振荡来流下的涡激振动响应还存在“迟滞”及“高阶谐频”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