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TLAB语言在船舶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OLE自动化技术实现VB调用MATLAB函数的方法,并以拟合静水力曲线作为实例加以说明,将VB的可视化界面与MATLAB强大的数值分析和图形显示能力相结合,为船舶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2.
谢田华  唐宇  迟卫 《舰船科学技术》2003,25(5):12-13,23
舰艇生命力是舰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舰艇战斗力得以发挥的保障。本文阐述了舰艇生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探讨了提高舰艇生命力的保障措施,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舰艇生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尔科夫链在随机过程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多个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将马尔科夫链引入舰艇生命力评估,可较好地解决多次打击评估问题。本文从马尔科夫链的相关理论人手,详细阐明了多次打击评估的理论依据,给出基本思路,并以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品Map Info,及采用Map X控件与VC 6 .0集成开发方式,建立了舰艇损管信息显示系统。具体阐述了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实现方法,并对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堵漏是舰船破损进水后保持浮性的主要方法,对舰船生命力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国内外舰船堵漏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堵漏器材与堵漏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了当前舰船堵漏技术存在的3个方面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可为舰船堵漏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舶抗沉计算与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抗沉计算和决策是及时、准确地进行损管行动的基础。依据不沉性理论、数值分析、专家系统和多目标决策理论,建立了船舶的抗沉计算模型和抗沉方案优选决策模型,并以某型船舶为实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计算船舶自由浮态问题,对原有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根据船舶自由漂浮的平衡条件,将自由浮态计算归结为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并引入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例计算表明,使用该方法,迭代次数明显少于基本遗传算法,船舶自由浮态计算时间大幅下降,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对于迅速掌握船舶状态,可靠保障船舶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型舰船舱室结构复杂,易燃易爆品多,火灾载荷密度大,火灾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主要因素.针对灭火指挥决策面临的火灾识别确定性、模拟预测准确性、决策方案实时性等问题,提出了灭火指挥实时决策的设计思想,给出了舱室火灾贝叶斯网络识别模型、火灾发展区域模拟预测模型、灭火决策方案综合推理方法等实时决策的方法和模型,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出入段线能力是决定动车段内设备能力能否得到充分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北京动车段为例,根据预测的客车开行方案,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在满足动车组检修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分析动车组综合运用计划,确定各时段出入段线动车组出入次数;提出动车段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和能力计算办法,为动车段的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根据出入段线的运输组织方案,对照分析其在最有利和最不利条件下的通过能力与动车组出入段次数,确定出入段线能力的适应性及能力加强措施方案;分析得出全天存在4个小时段范围内2条出入段线能力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因此建议北京动车段设3条出入段线,各线均按双方向追踪运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现有堵漏手段的不足,提出一种新技术方法——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根据物理试验的具体情况,在利用Gambit软件完成桨叶实体和计算域模型建模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完成刚性桨叶生成涡旋流的数值仿真,根据仿真得到的涡旋流场速度矢量和压强分布,对试验得出的桨叶工作位置对破口进水量的影响规律进行理论剖析,进而从运行机理上揭示桨叶位置与涡旋流形成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