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视镜是机车乘务员视野了望的行车安全部件之一,本文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机车乘务员的视觉和坐姿与后视镜设计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眼椭圆”、“H点人体模型”、“临界视角”和成像原理进行机车后视镜的参数设计,安装位置的确定及后视野的校核、为机车司机室后视镜的设计和安装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高速动车组司机室操纵设备可辨识度评价与分析方法,从操纵设备形式、操纵力大小、操纵器形状尺寸、操纵器间距及操纵器布置等方面综合进行控制器的人因分析与评估。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CRH380B—002型高速综合检测车司机室操纵器的可辨识度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一款司机座椅在不同线路上进行调研,获得列车司机对司机座椅的问题反馈,对比分析UIC651:2002和TB/T 3264:2011设计标准,对司机座椅进行了几何适配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人体尺寸特征,进行了静应力分析和主观性评价.获得了此种司机座椅的适合中国成年男子人体尺寸特征的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针对驾驶座椅选择、驾驶空间设计与驾驶视野校核等方面的几何适配性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CRH系列动车组司机室人机几何适配性设计所遵循的标准.得到的结论可用于CRH动车组司机室几何适配性设计中,为贯彻UIC 651的相关规范提供方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机车乘务员坐姿视野判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人机工程出发,分析了人的视觉特性及人的视觉与机画视野的关系,对如何利用“眼椭圆”来有效确定机车乘务员坐姿视野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车环境的乘务员坐姿视野判定方法,为机车司室的视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铁司机职业适应性测试管理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铁司机的职业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地铁司机职业适应性测试管理实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后台数据库设计、前后台交互式界面处理流程,以及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包括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等三个子系统.系统能够生成测试试题并记录测试结果,同时可根据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处理,对地铁司机的职业适应性做出量化评判,从而为地铁司机的安全值乘、合理选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的实施经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的建设管理。阐明导向标识维持正常运转、引导紧急疏散、提供无障碍导向的基本职能,阐述导向标识的服务范围、表现形式及其相关标准,探讨导向标识各种设计与工程招标的优劣,分析导向标识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与政治风险,提出动态化、常态化的轨道交通导向标识建设管理理念,探讨导向标识的发展趋势,从导向标识系统的信息表达以及导向标识的电子化、智能化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人运动模型的人群疏散三维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人群疏散过程的动态三维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机车乘务员的人体尺寸情况,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机车乘务员坐姿状态下操作的工作域进行了定义,提出了依据不同操纵器件类型的作业域分类方法,建立了一个乘务员坐姿状态下的手臂运动模型,并根据我国机车乘务员人体测量尺寸,对机车乘务员坐姿近身作业空间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为操纵台上各类操作器件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机车操纵台液晶显示器参数调节对视觉功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视觉功效学的角度出发,在0~500lx照度下,对车载液晶显示器(LCD)显示调控指标和环境照明对亮度对比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判读兰道环的绩效指数和主观评价为指标,对LCD在不同照度和亮度对比度条件下的视觉功效进行了实验,确定了在不同照明条件下LCD的最佳调节值,为LCD的科学化和智能化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