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文  孙辉  陈字刚 《铁道学报》1998,20(6):111-114
运用模糊集合理论,通过系统输入/输出量测值进行相关分析来建立脉冲TIG焊动态过程的模糊模型,这是基于模糊关系模型系统辨识方法,并给出了模型精度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TIG焊过程建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M-A岛状组织对12Ni3MoV低温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12Ni3 MoV钢近缝区组织变化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中的M—A组织是近缝区低温韧性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粒状贝氏体中以M—A形式存在的残留奥氏体的两种转变——形变诱发转变和变温转变对韧性有不同影响。前者对韧性有利,是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常温冲击值的原因。后者对韧性有害,是促使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低温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力学角度分析了插销试棒在拉力作用下缺口截面的受力状态。指出由于材料性能和缺口形状尺寸不同,缺口效应也不同,因而对插销试验结果的影响也不同。文章对如何分析插销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焊接技术的发展概况和新成就,结合未来技术革命的发展展望了焊接技术的前景。同时,还分别介绍了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关于金属焊接性研究的世界趋势。  相似文献   
5.
电弧喷涂制模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硬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SEM、XRD、EDX等手段,分析了Al、Zn、Al-Zn伪合金和Al-Zn合金四种电弧喷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Al-Zn伪合金涂层为Al、Zn两相的机械混合物,其涂层组织较致密,Al-Zn伪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接近Al涂层的硬度,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和制备简单的电弧喷涂制模涂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确定了保证包钢60kg/mU74重轨接头质量的闪光对焊工艺参数,分析了焊后电正火处理对钢轨接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插销试验、三支点弯曲试验和电解充氢裂纹试验法对1Cr-1/2Mo钢堆焊奥309、奥347不锈钢焊条焊接接头熔合区的韧性及氢致剥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回火参数不同,其韧性不同.640℃,5h回火熔合区韧性最好.熔合区中的固溶氢含量,导致韧性下降.熔合区的剥离裂纹与焊后热处理制度有关.熔合区含氢量相同时,在焊后不进行热处理和热处理参数较小时不产生剥离裂纹;热处理参数增大,剥离裂纹率逐渐上升,在750℃时达到最大值,回火温度超过850℃时,无剥离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光镜(OLM)、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一段已服役约210000h 的电厂再热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空洞的分布形态;分析了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和正回火热处理)对蠕变空洞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都能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改善蠕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使蠕变空洞由原来不规则的形状变成球形,使原来主要分布在晶界处的蠕变空洞部分“迁移”到晶内,从而改善了晶界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蠕变抗力.比较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对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以及对改善螭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的作用后发现,正回火工艺优于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观察现象人手分析了多点焊接时产生表面飞溅的原因,通过大量试验提出了減少飞溅的工艺措施,並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其中,着重介绍了“焊接电流调幅装置”的原理。它实际上是对KD-6控制线路的改进,使之更趋完善。本装置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而改变引燃管的导通时间,使焊接电流幅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減小焊接初始阶段的热量冲击,从而減少焊接飞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12Ni3MoV钢焊前组织对HAZ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12Ni3MoV钢的临界区处理和调质处理的两种焊前组织对HAZ晶粒严重长大区的组织和韧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别。(2) 与焊前为调质处理的组织相比较,临界区处理的组织,焊后晶粒度的级别约高二级;t_(8/5)为15和22秒时的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多15%左右;脆性转变温度高40~50℃;-45℃时的冲击值低1~1.5kgf·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