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3年3月20日,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史册上,又记录了崭新的一页:东风_(11)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创出了时速167公里的中国第一速。 说起东风_(11),人们自然会想到东风_8和东风_9,的确,这三种型号的机车都是由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研制生产的,而且这弟兄三个都被列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东风_(11)这个小弟弟后来居上,首次达到准高速的要求,是我国机车家族中的佼佼者。从此,我国铁路运输揭开了从普通速度向准高速过渡,向高速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如何完善地铁导向识别系统,体现其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导向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从地铁环境与乘客的角度分析了构建地铁文化特色的必要性。通过进一步的案例分析,指出地铁导向应将功能、艺术与情感溶于一体,并针对天津地铁如何营造高效的导向环境和文化氛围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丁钢 《综合运输》2009,(12):57-60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客运枢纽中视觉导向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在把握乘客心理及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必须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紧密围绕规范导向系统标准并体现各交通方式特色;充分调动导向系统的信息化识别功能;最大限度提高乘客换乘效率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对重点区域导向系统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进一步探讨建立高效的视觉导向系统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钢 《综合运输》2011,(5):60-63
本文提出以线网分色为核心进行统筹规划,化解地铁车站装饰色彩对线路识别所带来的干扰,解决好线路与车站在识别功能上的衔接与转换,使“认路”与“认站”并行不悖,以促进地铁管理和运营质量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丁钢  吴风 《中国铁路》2010,(4):42-46
完善的导向系统是解决客运交通枢纽“疏导”及“换乘”问题的关键。针对目前天津站导向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导向系统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在把握乘客心理和认知习惯的基础上,通过统筹方案、信息优化、合理布局、强化色彩功能等具体措施,深入探索提高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和疏导能力的有效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