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自制电导探针采集的液位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层流、间歇流、环状流3种流型下流动的功率谱密度PSD特征,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压力信号PSD特征作了比较,发现利用探针信号的PSD特征可以容易地区分3种不同流型,为流型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长378m,内径0.08m的水平不锈钢试验环道上利用空气和水进行了段塞流气量瞬变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压力变送器测量压力信号,将相邻两压力信号相减(上游减下游)得到压差信号。分析了气量减小瞬变过程中压力、压差的变化规律,对瞬变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合理解释,并对气量减小瞬变过程中的压力过降值进行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3.
射流清管器能够降低自身速度,控制下游气液流型。为研究射流清管过程,利用OLGA对不同旁通率清管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清管器运行速度、管线压力、液塞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清管器旁通孔泄压,使其前后压差降低,降低清管器速度;旁通气流对上游液塞具有充气分散作用,可降低清管器运行阻力,减小速度与压力波动;旁通气流对积液的剪切携带作用,使部分积液提前流出管道,减小管道出口的持液率,使液塞缓慢、均匀地流出,能够有效减小终端液塞捕集器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电导探针采集了气水两相管路中段塞流的液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实验中发现,环状探针的测量数据要优于双平行探针的测量数据,而探针信号与压力信号一样,可以反映两相流动流型的统计特征,为电导探针的应用做了实验验证,并为流型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相流相分率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相流相分率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电学法、射线吸收法、射线散乘风破浪地和光学法等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简单总结了热学法、核磁共振法、微波法、脉冲中子法和模糊评判法等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且介绍了环状探针、线平行探针、双探针、电容探针、光纤探针等测量装置的原理、应用特点和Schlumberger剑桥研究所研制的高频电阻探针的安装实例。还简单介绍了有关的实验结论和相分率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各种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垂直管气液两相弹状流流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垂直管弹状流的研究进展情况。针对垂直管弹状流的形成机理、最小稳定液塞长度和Taylor气泡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全面翔实地阐述垂直管弹状流的研究结果,以期有效地指导实验研究及生产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7.
强烈段塞流消除方法的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强烈段塞流的特点、产生条件及其对近海油田生产的危害性.指出了强烈段塞流与水动力段塞流的区别,描述了强烈段塞流的循环过程,总结了近年来强烈段塞流消除方法的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对实验和生产过程中所提出和应用的多种消除方法进行了归纳,重点对节流法和注气举升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平管段塞流液塞持液率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径50 mm、长27.3 m的水平管上利用空气-水作试验介质对段塞流的压力和液塞持液率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变化,采用平行电导探针测量液塞持液率变化。通过试验发现:液塞通过测量点时持液率的变化比压力变化迅速,持液率能更真实地反映段塞流动特性,可以用持液率的波动情况来确定液塞频率。将液塞持液率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平管大多数试验工况下的Zhang H Q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最好。  相似文献   
9.
除油水力旋流器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设备,本文给出了旋流器常用技术术语,分析了分散相液滴在旋流器旋转力场中所受的静分离力,并讨论了油水密度差、油滴直径、入口浓度、入口流量、分流比和压差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压天然气集输管道除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压天然气管道除砂器的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发现试验用分离器的高效流量调节比为10:1;叶片入口角变大有利于除砂效率的提高;出口角变小,可提高除砂效率;分离器能有效分离粒径大于40μm的砂粒,其除砂效率η>9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