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某车型出现ESP故障灯偶发性点亮问题,通过对故障码的解读和排查,未能找到问题原因。而是通过确认软件上故障发生的机理,对照实车模拟故障发生场景,确认了根本原因,继而根据原因制定合适可行的对策,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来确认对策的有效性,最终消除了ESP故障灯点亮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阐述了三乙醇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将目前研究中涉及到的三乙醇胺作用机理归纳为:催化作用、粘结-吸湿-分散作用、乳化作用以及增溶作用;对由三乙醇胺早强剂衍生得到的两类复合外加剂——TEA-无机复合外加剂和TEA-无机-减水剂复合外加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功能特性进行归类整理,并简述其作用机理;通过对比两种复合外加剂的研...  相似文献   
3.
浅析盾构隧道模型试验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试验是盾构隧道相关研究工作中常用的研究手段。文章对目前盾构隧道模型试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将其归结为管片结构的受力问题、隧道结构本身的分析模型问题、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问题、开挖面稳定问题、结构与邻近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隧道施工扰动与控制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等。通过典型模型试验实例,对每类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系统归纳了模型试验在盾构隧道相关研究工作中的进展和成果。针对盾构隧道模型试验经常涉及到的诸如结构模型、模型土、模型箱等材料的选择,加载方案的设计,以及试验方案的综合设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制动电阻设置较为困难的情况,分析了国内轨道交通地面制动电阻设置方案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制动电阻分解原理的壁挂电阻单元设置方案.该方案对土建要求不高,且基本不增加土建投资,可较好地解决轨道交通线路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设置难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寒山地印军编制、武器装备等特点,在传统的模糊聚类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建立了考虑权重关系的模糊相似矩阵,改进了模糊聚类评价方法。最后将改进的评价法应用于末制导炮弹打击目标排序中,提高了排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工作原理,在分析评估要素的基础上,以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排除大型邮船房舱门窗开口结构发生变形的可能性,需要开展变形监测。在大型邮船船体结构完工后的全船起浮过程中,运用高精度激光跟踪仪,对房舱门窗开口结构进行起浮过程变形监测。测量并收集起浮过程不同阶段的房舱门窗开口结构三维坐标数据,经分析对比,掌握房舱门窗开口结构起浮过程变形情况,为大型邮船的结构设计和建造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路形象的关键。公路管理者应当遵循绿化设计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并结合公路地形特点打造不同的绿化模式,科学的栽植并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依托青海省扎麻隆至倒淌河改扩建工程石板沟一号隧道,基于微差爆破机理提出了隧道爆破施工爆源减震措施,并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各爆源减震措施的减震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砂卵石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以青海循隆高速公伯峡隧道为依托,借助PFC3D离散元软件对公伯峡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进行三维模拟,重点研究以密排短管棚预支护为根本前提,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为施工方法的砂卵石地层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并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隧道台阶开挖时,围岩应力集中范围逐渐从拱顶过渡到拱腰,直到拱脚,对应的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密排短管棚对塑性区的发展有一定的“遮拦效应”; 围岩横纵向变形规律一致,主要是向隧道临空面产生收敛变形,且密排短管棚形成的梁拱效应限制了掌子面前方位移发展; 2种方法得到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一致,均呈阶段性变化,拱顶下沉累计值大于周边收敛累计值,且两者的最终变形量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