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公路排水系统及对降雨侵蚀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量的调查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公路排水系统的构成、系统划分及功能,提出排水系统可按照小桥涵对应的汇流区域划分出子系统.并将边坡排水系统抽象为"网格"系统,由截水和排水沟槽构成.同时,针对小桥涵在设计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小桥涵设计流量的重要因素.在引入侵蚀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部位在路基断面的几个坡度转折处,通过排水设施的合理设置可有效控制边坡侵蚀的发展,从而减轻地表径流对公路的危害.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排水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岩土区划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方法、图层叠置与指标划分相结合和分形方法等区划方法,以及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类型-区域双系列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岩土复杂指数、平均强度指数等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编制了《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图》,将全国分为12个一级岩土区、42个二级岩土区。公路岩土区划可为公路建设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在分析已有的土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土分类体系;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据此研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这项研究可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乃至公路灾害区划、公路自然区划等区划研究提供基础图件,并用于指导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详细阐明了山区公路水灾害评价中危险性、易损性、损失、风险、减灾效益等基本概念。提出了山区公路水灾害评价系统应由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价及减灾效益评价4部分构成,而对于路网水灾害评价应由点、线、面构成,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维评价体系。指出对已有公路的防排水与抗水毁能力的工程评价,是水毁防治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应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对于路网水灾害评价,应侧重于点(点单元)评价,适当考虑线评价。最后,从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及防灾减灾4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水灾害评价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5.
小桥涵水毁形式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小桥涵水毁频发。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小桥涵常见水毁形式、原因及相应的处治措施,同时提出为预防和减轻小桥涵水毁所必须考虑的工程问题。研究表明,小桥涵选位、孔径、进出口形式以及加固消能措施等方面是防治小桥涵水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坡顶截水沟设计不合理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是引发公路边坡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陕西山区公路边坡坡顶截水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坡顶截水沟的设置条件、设置位置、断面型式以及水文水力计算方法.并。针对目前截水沟修建材料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可为山区公路边坡坡顶截水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公路边坡防护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安徽省S209 k95 000~k95 080段灾害整治工程为例,根据关键块体的基本原理,对其边坡关键块体,即两块巨石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介绍采用支撑梁 支撑销子 挡土墙的组合支挡防护方案,提出了基于生态恢复的边坡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