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有隧道技术改造中,隧道内轮廓是否满足新技术要求,是隧道改建的主要内容。隧道横断面的测量就成为既有隧道改建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隧道横断面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坐标交汇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满堂支架的搭设质量、脚手架自身质量以及地基承载力情况,同时也为了准确掌握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各工况的实际挠度和刚度,满堂支架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现场做静载试验,以确保支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并消除结构的非弹性变形,掌握弹性变形数据,可以使预拱度设置的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铁改建新旧结构相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津地铁西站(既有站)-洪湖里(新建站)区间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相接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接缝处明挖基坑止水帷幕特殊的处理方法、新旧结构接头施工缝的设置、接头处防水及外包防水层的设置与施工、防止新旧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等.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评估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整线采用改进的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长大线路,无砟轨道对于基础的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而我国目前对黄土隧道沉降问题,是一个空白,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对于隧道基础沉降评估,更是没有先例.本文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隧道评估的分析探讨,提出完善隧道基础沉降评估的程序,总结出隧道沉降的部分规律.研究结论:通过对黄土隧道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评估浅析得出:隧道基础的总体沉降很小,绝大部分沉降量小于5 mm;仅有小部分断面实测数据能拟合出合理的预测曲线,大部分断面实测数据无法拟合出合理的预测曲线;隧道一般在二次衬砌完成60~120 d内变形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长梁山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梁山隧道是朔黄铁路最长的隧道,介绍长梁山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辅助工程设计、帷幕注浆技术、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铁过子牙河段是地铁1号线最困难的一段。子牙河河水深约6.0m,河床为淤泥及粘土。文章结合地铁子牙河段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施工工法--水平冻结法。详细介绍了水平冻结的原理、特点、设计要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天津地铁西站(既有站)-洪湖里(新建站)区问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相接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接缝处明挖基坑止水帷幕的特殊处理方法、新旧结构接头施工缝的设置、接头处防水及外包防水层的设置与施工、防止新旧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依托杭绍台高铁飞凤山隧道工程出口外场地硅藻土地段,进行高压旋喷桩和钢管桩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成桩完整性、均匀性、极限承载力及经济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旋喷桩成桩在硅藻土地层中离散度较大,成桩效果并不理想,取芯抗压强度按埋深分布差异较大,存在强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降低,而钢管桩试桩中仅极少数存在轻微缺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参与的境外项目越来越多,与国内项目相比,国外铁路项目的设计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为满足国际项目设计的需求,需要系统地对比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设计方面的差异,找出国外铁路隧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通过郑西客运专线中外联合咨询这个平台,总结出了在中外隧道设计中,设计理念、设计手段、设计精度、勘察精度等异同点,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梁山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工程防排水是隧道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可靠的防排水措施,地下水就会侵入,乃至危害运营和影响隧道使用寿命。目前,地下工程最大的病害就是渗漏水。整治渗漏,既困难费用又高。因此,多设计时就引重重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本文通过对长梁山隧道排水设计原则、洞门段防排水、明洞防排水、地层超前注浆、初期支护、衬砌盲沟、铺设防水层、结构自防水、施工缝的防水等方面的设计与探讨,详细介绍了隧道工程防水技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