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就听说,德国的下水道是必不可少的参观景点。但当导游带我们到下水道去时,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那里面会不会臭味熏天?会不会像恐怖电影一样黑暗?沿着台阶走了几分钟,便到了地下几米的下水道世界。一股暖湿气流迎面扑来,我所担心的臭味一点都没有闻到。相反,整个下水道就像一个大厅,宽度足有四五米,里面非常洁净,柔软的灯光洒下来,有一种身处商场大厦的感觉。偶尔,还能看到维修人员开着作业车在里面奔走。他们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9):194-194
<正>日本:东京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排水系统。东京下水道系统以合流制管道系统(污水和雨水采用同一管道排放)为主,包括管渠、抽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场。其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的总长度超过1.5万km,用于管道清扫和维护管理的检查井超过47万个,平均每  相似文献   
3.
装有粮食、原木、钢材、矿石、煤炭、蔬菜等一类货物的船舱和一些密闭空间具有缺氧的危险性,人一旦进入未经通风和检测的这种船舱和空间,就有可能发生缺氧窒息事占殳,据统计:到2000年止,我国沿海港口已经发生由玉米、黄豆等粮食引起的缺氧窒息事故死亡12人;由原本引起的缺氧窒息事故死亡5人,几十人受伤害;其他由密闭空间(如油舱、浮筒、下水道等)导致缺氧窒息事故更是时有发生。随着生产的发展,缺氧窒息事故在企业工伤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吸取事故教训,下面就缺氧窒息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地处海洋性气候地带,雨水很多。为了防止水患,城市下水道系统十分发达。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日本全国共埋设地下管道34万km,近20年来增加4倍。走在马路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下水道的井盖很多,有的很大,直径约1m,有的只有几十厘米,上面有几个小孔。也许是担心下水道井盖太多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周根明主持的“蒸汽凝结水回收器”项目。日前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大多数工矿企业都要使用蒸汽作为热源,凝结水排放和回收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都有影响。以蒸汽为热源的热力设备大量排放蒸汽凝结水,这些水既是宝贵的软水资源,又会有大量可利用的热能。由于现行疏水器都工作在零背压或低背压下,凝结水只能向下水道排放,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海事》2006,(6):75-76
重庆至汉口间航道年单向下水道通过能力2003年以前仅为1000万吨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年单向下水通过能力可达1亿吨,过坝下水货运量可达5000万吨,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抓斗式沙井淤泥清理车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技术参数。该清理车主体为一辆带伸缩吊梁的自卸车,特征是设有一个液压抓斗和一个柔性油管收放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受环境限制少等优点,特别适合清理下水道沙井的淤泥。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周根明主持的“蒸汽凝结水回收器”项目日前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大多数工矿企业都要使用蒸汽作为热源,凝结水排放和回收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都有影响。以蒸汽为热源的热力设备大量排放蒸汽凝结水。这些水既是宝贵的软水资源,又有大量可利用的热能。由于现行疏水器都在零背压或低背压下工作,凝结水只能向下水道排放,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北京新发现的西周燕都城的下水道。虽然比不上摩亨佐·达罗的历史悠久 ,但从历史的考证看 ,也许是东方最古老的下水道。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2,(4):440-440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竖井构成,地下河深达60 m。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