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138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主观可靠性和主观可靠性比较等概念,研究了主观可靠性特征,性质,串并系统以及它们与Ⅱ型Fuzzy集的联系,奠定了主观可靠性理论的初步基础。它在社会系统的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工程系统中的可应用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客车主观评价项目及主观评价方法,并对主观评价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款车型的近光灯路面照射性能专业主观评分和客观测量,利用MINITAB软件对评测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光灯5lux在车头前方15~25m、25~35m处的最大照射宽度和50lux在车头前方15~25m处的最大照射宽度对用户主观感受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模式的主观兴趣度度量,讨论了模式与用户期望的匹配程度以及模式与领域知识的差异程度,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定义了模式的新颖性度量。综合考虑领域知识和用户的参与,提出了一种新的新颖性模式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开展  罗巧  张志飞  徐中明 《汽车工程》2022,(12):1936-1943+1963
为采用人-椅接触面的体压分布来表征汽车座椅的振动舒适性,在6种不同幅值的低频垂向激励下,以12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主客观试验,以获得体压分布指标。对振动加速度和体压分布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提取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压力均值、最大压力均值和平均压力变化率与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等客观评价指标。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主客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压力均值、最大压力均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的相关性较弱(β=0.26,0.10),而平均压力变化率和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β=0.83,0.85)。最后利用史蒂文斯幂定律对主客观参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指标相比,平均压力变化率和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R2>99.0%),可作为体压分布评价指标来表征汽车座椅的振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某SUV存在中高速转向侧倾偏大、后悬过大突起障碍时传递到车身的冲击偏大等问题,对该车辆进行悬架KC客观试验,结合同等级同类型车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明确悬架KC特性参数的优化方向及目标,通过仿真优化完成悬架硬点参数设计,结合项目实施背景提出悬架硬点优化方案并实施,对优化后的样车进行KC客观试验及整车性能主观评价。KC试验结果表明,经硬点优化后悬架相关KC特性参数基本达到设计目标;经整车主观评价确认,该SUV相关操稳性及平顺性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驾驶性评价中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人体主观感受的问题,基于对急加速工况的特点分析,构建了急加速工况的驾驶性客观评价体系,并使用BP神经网络搭建驾驶性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建立主客观评价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得到驾驶性主客观评价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整体准确率在95%...  相似文献   
8.
汽车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模型的构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一种主观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的方法。首先采用心理测定法中的SD法,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然后导入FUZZY(模糊)理论中的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构筑了汽车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的阶层化模型,使以往很难处理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车身声振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身的声振设计属于汽车声学设计的范畴,也属于汽车NVH特性研究的分支,主要研究车身结构固有特性和车身噪声之间的关系,查清车身各种振动源、声源发生振动和声音的基本原理,明确各种振动和声音的特性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振动和声音传递的途径,在结合人们对各种声音主观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