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航宇防务网2009年5月22日报道]“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是英国皇家海军2艘未来航母(CVF)中的首舰,该航母计划6年后下水。她不仅在效费比上具有吸引力,而且还有许多推陈出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船电技术》2009,29(5):9-9
据英国先驱报报道,英国国防部公布,英国正在对所有的重大项目进行费用削减的审查。2009年春天,将在格拉斯哥开展对英国两艘未来航母(CVF)“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的审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韩啸 《汽车与运动》2014,(1):110-113
<正>古人说"见微以知荫,见端以知末"。当我们进入英国人的小世界,便不难发现,为何一个顶着"绅士"帽子的国家会同时出现最贵、最简、最野、最传统的车虽然一直以来,"绅士"总是让人最先想到形容英国的词语。觉得英国人总是像福尔摩斯那样习惯叼着烟斗、拄着手杖,时不时上演一出黑色幽默,而此时的天气也必定是沉默的雾色。也许就是因为这浓雾迷惑了眼睛,人们才看不清英国血液之中流淌的执着。正是由于这种执著,黑色礼帽下的英国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统一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23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晤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当这位中国高层军事领导人委婉地表达出中国将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时,世界为之哗然。但殊不知,当今世界其它大国都在进行着本国下一代航母的建造计划,其中尤以美英法三国最引世人注目。众所周知,除了美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下一代"福特"级航母的开发建造外,英国和法国也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下一代航母开发与建造计划。英国的下一代航母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计划建造两艘;而法国为了确保"戴高乐"号航母休整时法国海军仍有航母可用,打算建造第二艘"夏尔·戴高乐"级航母"里舍利厄"号。一时间,看世界,航母建造热流涌动,各海军强国"亮剑式"计划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报》2009,(2):39-40,42-45
自南非取得世界杯举办权以来,其能否及时准备好比赛所需的基础设施一直备受质疑。世界杯地方组委会首席执行官Danny Jordaan介绍说:“有报纸发表报道称:埃利斯公园和自由州球场将按期完工;罗夫塔斯可能会按期完工:皇家班佛肯球场完工的可能性不大;德班市如期完工的可能性很小;而开普敦和伊丽莎白港则绝无可能按期完工……”  相似文献   
6.
航运要闻     
《海运情报》2006,(2):34-34
今年北美海上游客将突破1000万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QE2)邮轮拟营运43年;比利时今后4年大力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东车航运与里克默斯在日本/北美东岸航线协调配船;韩国正式实施国家紧急时征用本国远洋船舶的制度;马来西亚国际航运拟支配TK航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宇平 《航海》2007,(5):17-18
英国CVF皇家海军航空母舰HMS女王伊丽莎白和HMS威尔士王子,分别将于2012年和2015年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独自优雅     
苏迪 《汽车导购》2007,(6):80-81
带着玉冠的白天鹅低垂着颀长的颈,和着那著名的旋律缓缓游出阴暗森冷的古堡,欣喜若狂的野兽修剪长发穿起燕尾服,绅士而深情地拉起美女的手;面对傲慢无比的达西先生,伊丽莎白俏皮而巧妙地表达着自己的嘲讽……优雅到底会有多少种?其实它骨子里不过就是那么一种淡定和从容,即使没人欣赏的时候,削瘦纤细的手腕上也能隐约透露出故事的端倪。独自优雅着的时候,也寂寞,也美好。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家有什么用处?过去一年来,有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到储蓄蒸发的小储户。如果说有人能够给出答案,那应该就是瑞典皇家科学院,该机构昨日颁发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它的决定没有让人失望。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生活》2009,(4):128-133
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戴安娜造访日本,在皇宫内体验了一次室外茶道的盛会。当代英国皇室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女性并排而坐、英姿勃勃,却也比不上头上那把巨型和伞来得美艳夺目。日本人早就从日常生活中淘汰了和伞只有在隆重的祭典仪式,或少数的艺伎身上找到传统和伞的踪影。然而工艺并不单是为仪式而生存,它应该与我们共同活在一个时空。这是日吉屋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