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45篇
  免费   299篇
公路运输   97993篇
综合类   7639篇
水路运输   925篇
铁路运输   431篇
综合运输   1556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1026篇
  2021年   1490篇
  2020年   136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785篇
  2014年   3651篇
  2013年   3317篇
  2012年   5006篇
  2011年   5292篇
  2010年   5232篇
  2009年   6657篇
  2008年   6570篇
  2007年   4947篇
  2006年   4800篇
  2005年   5423篇
  2004年   7062篇
  2003年   6296篇
  2002年   4626篇
  2001年   3738篇
  2000年   3427篇
  1999年   3661篇
  1998年   3567篇
  1997年   3753篇
  1996年   3263篇
  1995年   2562篇
  1994年   1852篇
  1993年   1599篇
  1992年   1741篇
  1991年   1477篇
  1990年   1045篇
  1989年   1497篇
  1988年   1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速铁路大型客运车站电扶梯因运行多年后部件老化失灵、漏检缺检故障造成旅客伤亡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大型客站电扶梯智慧监管的方案,该方案具有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电扶梯各项技术指标和提前预警电梯的运行情况等功能,能够解决因电梯故障困人问题。实践证明,所提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因电梯故障造成的乘客滞留的问题,保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停梯、少故障,提升了旅客的出行满意度,对大型高铁车站设备运营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汽车电子标识作为汽车的"身份证",是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机动车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等六项国家推荐性标准的正式实施以及国内外广泛的应用试点,使得该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变得愈发现实。本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系统构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通过技术路线、技术对比两个层面的分析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优势,并基于此对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在感知层,汽车电子标识将与视频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射频+视频"等具备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信息采集体系。而在应用层,汽车电子标识将提升涉车应用的实现水平,为假、套牌等顽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诸多潜在应用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包含线性与非线性项的车辆传动系统非线性Drive-shaft模型, 应用具有耗散项的拉格朗日方程将非线性Drive-shaft模型转换为当量化的两质量模型, 通过将两端扭转角等效到同一端获得了传动系统的冲击响应方程, 应用Routh-Hurwitz准则分析了冲击响应方程的稳定性, 获得了稳定性参数区间。仿真结果表明: 将非线性阻尼分别设置为0和线性阻尼的1/10、-1/10时, 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153 9、0.101 4、0.371 6, 当非线性阻尼为线性阻尼的1/10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说明正的非线性阻尼有利于冲击响应的衰减; 将非线性刚度分别设置为0和线性刚度的1/10、-1/10时, 获得的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153 9、0.178 8、0.115 9, 当非线性刚度为线性刚度的-1/10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说明负的三次方非线性刚度有利于冲击响应的衰减; 在固定非线性刚度为线性刚度的-1/10的基础上, 将代表非线性阻尼的系数分别设置为0.1、0、-0.1, 获得的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078 4、0.114 2、0.231 6。可见, 当代表非线性阻尼的系数设置为0.1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表明在传动系统线性刚度及线性阻尼的基础上, 设计负的非线性刚度及正的非线性阻尼可以提升传动系统抵抗冲击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7.
8.
五十铃载货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有制动效能不良与制动拖滞等,现将其诊断与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客车技术》2003,(2):46-46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