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6篇
  免费   751篇
公路运输   7542篇
综合类   3235篇
水路运输   5158篇
铁路运输   3042篇
综合运输   510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945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56篇
  2009年   1082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02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凝 《世界桥梁》2022,(6):134-134
2022年11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锚杆的密封材料涂装完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顺利完成(见图1),为下阶段主缆牵引架设及张拉奠定了基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大体量、一跨过江的设计对大桥主缆锚碇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锚碇为全桥主缆2个固定点之一,采用复合板桩嵌岩重力式基础,基础长75m、宽80m、高15m。锚碇内设置的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为主缆与锚碇连接的关键结构,承担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是南锚碇施工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湍流模型、湍流度及不同风速作用下漂浮式风力机(FOWT)基础的运动特性,以国际能源署(IEA)公开的15MW级大型半潜式浮式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FAST软件对浮式风机进行全耦合时域仿真模拟,对平台的纵荡、纵摇和垂荡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正常湍流作用下,风速高于额定条件时,平台在压载水主动调节作用下使得纵荡更加稳定,但伴随着风速增大,其对平台纵摇和艏摇的影响越剧烈;在极端湍流作用下,风速低于额定条件时,风机运行效率低,而在高于额定条件时,艏摇运动幅值增大,纵摇和垂荡运动表现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4.
5.
依托黄骅港某散货码头工程,对离岸栈桥式平面布置和满堂式平面布置下的高桩码头结构方案进行对比,以总结出适合黄骅地区特点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层流等离子体表面强化技术可大幅提高钢轨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为了揭示强化处理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同时考虑钢轨表面选区强化和短波波磨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车轮高速滚过一个波磨周期的轮轨力、接触斑黏滑分布和残余应力应变。对比发现:表面选区强化对轮轨力和接触斑黏滑分布的影响较小,不影响钢轨承载性能;对钢轨表面残余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明显,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屈服强度较高的强化斑内而残余应变主要集中在韧性较好的基体材料上,表面选区强化有效结合了强化斑和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成了一种强韧的良好匹配。结果可为现场生产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端面齿轮的专业检测设备很少,在端面齿轮生产过程中常用端面齿轮检验样板来进行检查、测量和控制,文章就端面齿轮检验样板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船舶》2020,(2):109-109
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的"振江号"顺利完成江苏如东风场的风机吊装任务,充分证明了"振江号"是经得起实战检验的风电重器,体现了MARIC的研发技术实力。风电重器,首秀惊艳"振江"号是MARIC为江苏振江新能源设计的国内首座1 200 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是MARIC费龙大师工作室的又一力作,也是MARIC在新型海洋平台系列化研发方面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因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淤泥,传统的堆砌抛填处理方式,不仅侵占土地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加入固化剂将废弃淤泥转化为可用于填筑的工程材料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处理方式。但常用的淤泥固化剂水稳定性差,对高含水率淤泥固化效果不佳,无法广泛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贯入度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对几种常用的固化剂掺合料进行筛选,从而制作了一种对高含水率淤泥具有快速固化效果的固化剂并确定了其最优掺量。对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该固化剂性能优异,养护七天后,固化土的CBR值和强度均符合工程规范要求。结合电镜扫描图,分析固化淤泥的微观特征,发现该固化剂的固化效果来源于钙化聚酸的水化形成的链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与淤泥颗粒以及矿物离子发生的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