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B 20071-2006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MDB)的性能要求,建立了MDB数字化模型.基于渐进式吸能块结构,采用弹塑性与可压溃泡沫材料组合模型模拟吸能块的变形行为,根据法规规定的碰撞块力一变形曲线.进行吸能块各层材料刚度特性分配并构造了满足法规要求的碰撞块材料参数.进行了碰撞性能校核,在保证计算结果符合法规要求的同时获得了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29日,随着一辆试验车以50km/h的速度撞向壁障,C-NCAP测试正式拉开帷幕,继美国、日本、欧洲之后,中国也有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NCAP评价体系。C-NCAP是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6年多的时间里,C-NCAP管理规则进行了3次升级,对178款车(截至2012年第三批测试车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的开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晓东  苏清祖  程勇  朱西产 《汽车工程》2003,25(3):260-263,290
按照ECER95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及验证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试验仿真,仿真结果满足法规的要求,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车辆100%重叠正面撞击固定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50~51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 Ⅲ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Hybrid Ⅲ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P系列3岁儿童假人,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试验壁障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提高移动壁障自主开发能力,文章以满足ECER95法规的侧碰移动壁障为例,通过阐述结合试验法规而研究得出的一整套开发过程.提供了包括避免产生二次碰撞的延时制动系统、符合质量质心的车体框架、适合制造商的部件选择、有限元强度分析及试验验证在内的设计方法,使碰撞试验移动壁障的开发过程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碰撞安全法规,进行了100%刚性壁(RGB)正面碰撞和40%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正面、侧面碰撞试验中常用的试验壁障对不同尺寸车辆相容性的影响。汽车在碰撞中前部所产生的破坏力的最大值是衡量车辆相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力学原理,使用固定壁障会导致大型车辆前刚度变大,从而加剧大型车辆与小型车辆间相容性变差。相关文献指出,车辆前部在碰撞中产生破坏力的最大值与试验车的自身质量成正比。通过已有的碰撞数据,确定了车辆NCAP等级与乘员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侧面柱碰及侧面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特点,选取某B级轿车分别进行了Euro-NCAP中侧面柱碰试验和C-NCAP侧面可变形壁障(AE-MDB)试验。分析了车身加速度以及假人伤害特点,结果表明:侧面柱碰撞相比可变形壁障碰撞对乘员有更大的损伤风险,车身加速度更大,车身侵入量更大、局部变形更严重。为减少侧面碰撞伤害,需要增加碰撞侧车身局部强度,避免小区域重叠刚性碰撞。  相似文献   
9.
汽车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壁障的LS-DYNA格式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建模,能够比实体单元模型更精确模拟其局部变形,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仿真精度.该模型不仅能够满足ECE法规静压强度的要求,且对于比整车碰撞更苛刻的各种部件碰撞工况如平面墙撞击、半面墙撞击、低位水平杆撞击、高位水平杆撞击、垂直杆撞击等,也能够很好地贴近试验曲线.通过模型验算,并与国外某实体单元模型进行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RCAR保险杠试验最新法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试验装置的可变形吸能壁障三维几何模型,经HY-PERMESH划分网格后导入ANSYS环境中,对可变形吸能壁障进行了垂直和偏心加载两种状态的准静态性能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吸能块的变形合理,其载荷位移曲线均位于法规要求的区间,表明所建有限元模型符合该法规试验要求,可用于后续开展RCAR保险杠虚拟试验平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