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8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2732篇
综合类   963篇
水路运输   678篇
铁路运输   1228篇
综合运输   2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研究深部高地应力岩层中修建TBM隧道时管片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以某深埋TBM工法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围岩蠕变和管片分块效应的衬砌-围岩复合模型,研究考虑时间效应下管片衬砌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管片衬砌受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围岩蠕变时间的延长,管片衬砌的形变、内力和接缝张开量均呈现两阶段增长,具体表现为前期呈线性增长,后期增加趋缓。洞周围岩应力经历三阶段变化,即先减小后增大直至稳定。围岩蠕变时间为100年时,管片衬砌的内力和形变量均接近极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深部高地应力且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的TBM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在考虑轿车轻量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车身的防撞安全性能,当轿车发生纵向撞车时,车身各不同部位的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中有剖面阴影线部分表示刚性结构,无剖面线部分表示柔性结构,由图1的四种方案可见,只有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柔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才能确保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多级船闸船舶过闸安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多级船闸船舶过闸安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报》2006,(4):106-109
几乎每个人都担心车的安全性。但对于一个跨国汽车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各个国家是不相同的。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在车辆安全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随着这种车型纷纷提供最高级别的碰撞保护,这家汽车公司开始对影响买主安全感的其他因素进行关注。该公司对一系列与车辆安全相关的预防性措施,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和呼救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船舶碰撞责任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运实务,指出了碰撞发生后的处理程序,对船长及船东在发生此类海事后的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祖峰 《北京汽车》2003,(4):39-40,42
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及事故发生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讨论基本研究办法,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对其进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都市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人身心疲惫、倍感压力。驾车行驶在拥挤的马路上,更是让人心情烦躁,此时,空气质量对安全性尤为重要。在驾车时,驾驶员只能浅呼吸,即使打开侧窗或空调,新鲜的空气仍较难进入车内。侧窗不仅不能使空气交换量增加,还会使车内产生空气漩涡、风噪,增加车辆行驶阻力,使油耗上升。 汽车天窗改变了传统的换气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换气设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侧滑是指车辆在制时前后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是由于车轮被抱死后滑移无法抵抗侧向干扰力造成的,它会造成车辆失去操纵稳定性.两轮摩托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过程中,当进行紧急制动时,常常会出现侧滑现象,由于车辆本身的特点,即通过性好,稳定性差,使得侧滑成为碰车、撞人、翻车等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侧滑现象分析对于行车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