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姚渝辉 《长安科技》1999,5(3):33-36
通过对进口珩磨条的研制、探索其制作配方等关键技术参数,在设备进口一年后,国产珩磨条完全能替代进口珩磨条,为公司节约大量外汇资金。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随着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像是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等,这些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出现,为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我国采用这种隧道施工技术方法的工程项目有很多,但利用浅挖暗埋法对隧道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发展角度出发,对其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通过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说明,为相关业内人士提高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北京成府路隧道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隧道的建设概况及主要设计原则,阐述了平顶隧道主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计算,同时,通过对比介绍了该隧道的防水设计,最后对新材料、新工艺在平顶隧道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表面粗糙度是发动机气缸孔珩磨加工的关键控制特征。为研究缸孔表面粗糙度超差问题的发生原因,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珩磨油石、珩磨参数和石墨脱落对缸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就石墨脱落导致缸孔表面粗糙度超差提出了判断依据及接受标准。研究结果可作为珩磨加工中缸孔表面粗糙度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珩磨形貌的CuNiCr气缸套与Cr-Al_2O_3涂层活塞环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分析了CuNiCr气缸套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以及珩磨角和粗糙度对缸套摩擦磨损和抗拉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珩磨角和粗糙度可以有效改善气缸套的摩擦学性能。珩磨角和粗糙度不仅影响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磨损机制,而且还对润滑油膜分布和油膜的保持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摩擦磨损以及抗拉缸性能。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京地铁八号线安德里北街站1号风道工程,对平顶直墙大断面隧道在浅埋暗挖法施工条件下的变形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2种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方案一: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加喷射混凝土的初期支护措施;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加设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措施.另外,还对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采用方案二的支护措施施工浅埋暗挖平顶直墙大断面隧道,可以控制变形量值在要求的范围内,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气缸珩磨纹理组织的全面三维表面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珩磨气缸工作表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但至今对这种表面的评价却停滞不前。现在,借助现代光学三维表面测量技术,具备了全面客观地进行功能定位的评价基础。Daimler公司已开发出这种评价方法,并在企业标准中作了规定,有利于指导珩磨工艺过程,用规定的公差确保了始终不变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志江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3):136-139,143
文章介绍了在确保上方高速公路地面交通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超宽断面、埋深仅为0.5~2.5m的超浅埋平顶直墙下穿隧道工程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多导洞施工方案和微台阶开挖法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