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池田充 《西铁科技》2005,(2):46-48,37
以评价集电系的接触性能和提高维修接触网设备的效率为目的,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对接触网、受电弓之间作用的接触力的测定方法和对接触力波形基础上的接触网设备的论断方法一直在进行研究。关于接触力的测定方法,相比原方法实现可测定频率范围大幅扩大。且作为接触力测定结果充分使用方法,提出能推测接触力波形基础上的接触导线的变形和能鉴别接触导线波动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
接触力测量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触力测量装置用来带电检测接触网试验车在运行中接触导线和受电弓之间接触力的变化特性。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接触力测量装置的设计特点和工作原理,在受电弓上安装传感器,通过光纤隔离高低压设备,把信号传送到低压侧记录。室内试验已满足设计要求,正向实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弓网之间的接触力可以获得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接触状况及其存在缺陷的数据信息,从而指导接触网的维修作业,以保证电气化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介绍目前各国常用几种弓网接触力检测技术及方法,并对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供我国电气化铁路弓网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不同速度等级接触网弹性吊索参数的优选值,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250、350 km/h两种速度等级的受电弓、接触网和弓网接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动态性能指标,比较双弓作用下不同接触网弹性吊索截面积、张力和长度的弓网接触力数字特征和接触网定位点最大抬升. 研究结果表明:适应250 km/h的O2-1型接触网弹性吊索宜选用线型为JTMH 35 mm2、张力范围为(2.80 ± 0.10) kN,长度为14 m或18 m;适应350 km/h的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弹性吊索宜选用线型为JTMH 35 mm2、张力范围为(3.50 ± 0.10) kN,长度为18 m;弹性吊索参数变化对前弓的接触力影响较小,对后弓的接触力影响显著;250 km/h和350 km/h下弹性吊索长度22 m的定位点最大抬升分别是长度18 m的111%和117%,弹性吊索长度的变化对定位点最大抬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弓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利用罚函数法实现弓网系统的耦合,采用Newmark积分法求解弓网系统动力学方程,研究单根吊弦断裂和脱落两种情况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吊弦断裂和脱落对弓网间动态接触力影响基本相同;单根吊弦断裂或脱落对故障吊弦所在跨的动态接触力影响均不显著;相较于其他吊弦故障,2#吊弦断裂或脱落对弓网受流质量影响最大;单个吊弦断裂或脱落时,列车以300km/h速度运行时弓网受流质量仍然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21世纪进入了持续发展年代。铁路设备(线路、桥梁、隧道、接触网、车辆、土木结构、机械设备等)维修管理也将彻底改变依靠维修人员目测和经验管理状态,采用低成本、高效能、现代工厂应用技术,使维修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维修管理设备、施工信息记录与保存、现场状态测定、测定数据解析、建库与检索、维修作业计划制定、人员安排管理、科研开发及现场试验等项工作,需要新的思维方法和建立新的制度,研发检测与诊断装置、新材料与新结构,延长既有设备使用寿命,满足铁路高速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的受电弓接触力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1种新的测量接触导线和受电弓之间接触力的方法,该方法从受电弓的力学输入输出关系人手,通过受电弓的振动应答求出接触力。图1所示为新旧测量方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介绍在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上自动诊断接触网故障及工作状态的新技术,包括诊断接触导线的磨损,受电弓受到的冲击,离线检测,接触网间相互距离,受电弓与接触导线间的接触力检测等项目.  相似文献   
9.
刘峰  王自力  崔维成 《船舶》2006,(3):24-27
文章用数值仿真法研究了船舶结构搁浅中的内部力学问题,分析了典型双层底结构的损伤变形、受力和能量耗散结果。研究表明,损伤变形集中于搁浅的区域,搁浅力学问题主要考虑局部的船体结构;肋板的存在显著地增加船底结构的抗搁浅能力,使礁石的垂向贯入量会略有减小;当纵桁远离搁浅区域时,它的吸能能力无法发挥,抗搁浅作用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10.
受流器与接触轨界面匹配特性直接影响车辆受流稳定性、接触轨和滑靴的磨耗。详细说明受流器的组成结构和控制方式,通过建立运动模型,对不同控制方式的受流器滑靴运动接触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影响受流器正常运行及运行速度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