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晕车原因晕车与人体前庭平衡器仃仃很大的关系。前庭器宵址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当汽车起动、运行或刹车时,人的前庭会受到刺激,晕车的人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支配作用,值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后胃肠平滑肌就会产生痉挛或逆蠕动,从而出现呕吐。另外人的胃内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车运动时这些感受器会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胃肠平滑肌逆蠕动而出现呕吐。  相似文献   
2.
防晕车七法     
春节举家出行是常事,可是难免有人会晕车,以下介绍七种预防晕车的小方法: 1.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至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闫岩  王伟摄影 《车时代》2011,(5):226-233
购车条件:其实我要求不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坐车,就被爸爸开的公家车给弄得我经历了第一次晕车。当然,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晕过。等我长大了,学车了,拿本儿了,我算明白过来了。那一次的晕车一定是因为车太次,  相似文献   
4.
晕车是一种常见的由车辆运动引起的病症,严重影响乘车体验。由于现有车辆控制方法很难做到完全避免晕车,且晕车等级随暴露时间而增加,并受不同情景的影响,故乘员晕车状态变化对应的车辆运动参数阈值(晕车阈值)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聚焦于探究不同情景下晕车阈值的变化规律,即晕车敏感性。首先,设计4类情境下(不同晕车易感性和有无非驾驶任务)的实车乘坐;其次,分析4类情境下晕车等级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以4种运动工况下的加速度和加加速度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和统计方法,将相同情景和不同晕车等级下的晕车阈值变化规律(横向敏感性)进行横向对比,将不同情景和相同晕车等级下的晕车阈值变化规律进行纵向对比(纵向敏感性)。结果表明,晕车等级随暴露时间而增加,并且4类情境下的晕车等级存在差异,高晕车易感性被试具有横向敏感性,低晕车易感性被试不具有横向晕车易感性;纵向敏感性一般只在中度晕车等级下成立。研究结论丰富了晕车等级与晕车阈值的关系,可为传统驾驶和自动驾驶减少晕车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晕车那些事     
虽然晕车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要预防和缓解晕车,还是有很多方法。常规做法就是预先吃晕车药,药店和医院一般都有晕车药出售,乘车前一小时服用一片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尽量不要服用晕车药,因为这类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服用弊大于利。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根据晕车的各类诱因,都可以针对性地采用以下方式减少晕车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晕车的传统研究认为晕车是视觉与平衡感官失衡造成矛盾引发的自我过度保护的后果。这个结论以及基于此结论开展的防治晕车措施已经持续了40余年。防治晕车的文献及市场上主流产品均以各种类型的晕车药物为主。本研究对现有晕车相关文献、专利、杂文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出影响晕车主要因素为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噪声、成员。使用对车辆乘员问卷调研的方法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晕车影响因素。数据表明晕车是一种发生频率高、普遍存在的乘车舒适性问题,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概率,是汽车行业发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三类诱发晕车的因素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改善和防治晕车需要从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噪声、成员这五类因素入手。使用车内空气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晕车现象的发生。清爽舒适的气味、降低温度、提高空气质量是三项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改进倾摆控制车辆的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开发了下一代倾摆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位置测定系统、新型倾摆模式、高性能倾摆致动器以及其它新技术元件。使用该系统,运行中的列车位置根据全球定位系统信号通过曲率对照来测定,并计算倾摆角目标模式以优化乘坐舒适性评价指数。由此产生的模式被称为JT模式,倾摆致动器按该模式用电-液方式驱动。运行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减轻能够引起晕车的低频振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2010,(6):84-84
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人间科学研究部对不能用计测器测定的旅客复杂感觉和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车内舒适性、空气、车辆外观的要素,如旅客对温度、湿度、视觉、座位清洁度、振动、噪声等满意的程度,在列车上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将车内和车下设置的噪声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