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1篇
  免费   448篇
公路运输   2622篇
综合类   1854篇
水路运输   490篇
铁路运输   1284篇
综合运输   29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采用双轮铣深搅水泥土地下连续墙(SMC)工法进行槽壁加固时,超深锚碇基础槽壁力学性能,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南锚碇直径63.5 m、深63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其中软土层厚达59 m,采用SMC工法进行槽壁加固)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槽壁及其周围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地表空载、铣槽机施工荷载及起重机钢筋笼下放时施工荷载下槽壁水平正应力、水平剪应力、侧向位移及周围地表沉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槽壁水平正应力沿深度分布整体上趋于一致,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维持槽壁稳定的泥浆合理比重为11.5 kN/m~3;槽壁在平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土拱效应,有利于槽段稳定;深度0~35 m范围槽壁侧向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35 m时槽壁侧向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槽壁加固时两侧需各预留5 cm的变形量,以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成墙厚度;地表沉降最大值(6.38 mm)位于槽壁的角隅处,其余位置地表沉降值均较小(平均沉降值小于3.22 mm),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黄万铁路滨海相软土地基采用换填、砂垫层、土工格栅及袋装砂井等加固措施,处理成功的施工技术及沉降观测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公路体土地基桥头跳车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软基路段桥台桩不卸载施工工艺,节省了施工费用,缩短了施工时间,相对地延长了桥台台后等超载预压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在开发及使用土工格栅这种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起步比较晚,可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北京市京周公路阎村立交工程中的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为例粗略介绍了土工格栅加筋技术的特点及施工过程,并简要分析了土工格栅在北京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高速公路软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高速公路软弱地基进行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法试验研究,探讨和阐述了该法的加固机理,并对现场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论,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高速公路沿线大部分路段为软土路基。其中一桥头段位于深厚软土路基上,根据工后沉降的要求,采用了带桩帽的预应力管桩 土工格栅垫层的处理形式。经过对现场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种处理方法效果较好,具有处理深度大、质量易保证、工后沉降小等突出优点,可以作为类似软基处理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路桥过渡段的病害特征和处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路桥过渡段是公路工程病害多发地段,“桥头跳车”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目前各种针对桥头跳车的预防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在中国很多地区桥头跳车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寻求合理的病害处治对策势在必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