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0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1709篇
综合类   1324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1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桁梁桥由于其承载性能好和跨越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大跨度铁路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大跨度钢桁梁桥具有跨中挠度大、梁端转角大和温度变形敏感等特点,为了减小大跨度钢桁梁桥二期恒载、适应桥梁变形特性,在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以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铺设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轨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大跨度钢桁梁桥上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了轨枕板结构参数对轨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确定轨道结构的合理尺寸与参数。结果表明:轨枕板的外形尺寸直接影响其受力和变形特征;板下垫层的厚度对垫层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具有2组承轨台、宽度为2800 mm的轨枕板,轨枕板厚度为280 mm,板下垫层厚度为120 mm。  相似文献   
2.
3.
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石砌轻台加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洪 《东北公路》2003,26(2):1-3
通过沈大高速公路石砌轻台加宽改造设计的实例,详细介绍了沈大高速公路桥涵加宽改造设计的型式、原则及标准。并对加宽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旧桥检测及原结构的补强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改建路基加宽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加宽改建工程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改建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钢一混凝土接头模型试验研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工程项目BT业主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林同术炎国际(重庆)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体,2005年12月2日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钢一混凝土接头模型静载与疲劳试验研究”项目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评审会在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举行。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以及工程项目设计方林同檄国际(重庆)工程咨询公司和监理方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柔性桥面铺装的早期病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总结当前国内桥面铺装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用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指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1 概况: 众所周知,水泥混凝土路(桥)面产生缺损后其维修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低于5℃度温度环境下进行快速抢修其技术要求更高,补强效果更难把握。正值2001年9月份APEC财长会议在苏州召开的前夕,东环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桥)面的各类缺损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中旬;在0~6℃(夜间)不利气候、气温条件下对苏州市东环路2Km水泥混凝土路(桥)面缺损,采用“NC”聚合物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进行抢修尝试。经近一年的应用观察,分散在六个车道近500个补强点(处)约1020m~2的修补面,均无产生脱落、开裂等不良现象,较大的提高路……  相似文献   
8.
9.
10.
以单喇叭立交为例,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诸如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环形匝道中央分隔带的过渡、匝道的超高、分流鼻处的偏置加宽等细节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