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84篇
综合类   176篇
水路运输   236篇
铁路运输   16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8mm厚材料为SUS304低温液体运输车内胆筒体环缝焊接工艺进行分析,找出了焊接变形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变形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显微分析和成分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加填充金属和不加填充金属条件下,18-8T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特征。提出按照δ-铁素体形态变化来定义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特征区。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的施工及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全胜 《中国船检》2004,(6):100-102
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了较高含量的Cr、Ni等元素,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因此在氧化性、中性以及弱还原性介质中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因而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等工业领域,中船重工川东造船厂建造的3000吨级不锈钢散化船其化  相似文献   
4.
5.
梅佳雪  杜尊峰  朱海涛 《船舶工程》2021,43(9):37-42,6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应用弧长法对船体内部加筋板进行极限强度影响参数研究.分析不同的初始挠度大小、焊接残余应力大小、模型范围、边界条件、有限元网格尺寸、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和侧压力对单轴受压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通过对加筋板计算模型的参数进行研究可知,侧压力的存在和结构的初始挠度大小会对加筋板的极限强度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加筋板极限强度计算模型的正确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LZ50钢车轴亚临界淬火前后的力学性能、晶粒度以及车轴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进行了试验,分析了亚临界淬火对LZ50钢车轴拉伸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亚临界淬火对车轴拉伸性能无明显影响,然而车轴表面的残余应力变化很大,可由拉应力改变为压应力,而且通过优化加工工艺,表面压应力的增幅会更大,说明亚临界淬火能有效提高车轴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焊接成型过程数值分析状况,文章介绍了焊接成型数值分析理论方法,对焊接温度场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因素与产生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分析总结焊接成型数值分析过程存在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概述近年来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情况及焊接成型数值分析的软件工具,提出今后的焊接成型数值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B+级铸钢(ZG25MnCrNi)是广泛应用于生产摇枕、侧架的重要材料,热处理工艺一般为900℃固熔3~4 h后吹风冷却,其金相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近期一些生产厂家发现铁素体与珠光体基体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大块状珠光体组织。通过对该类异常组织的金相、元素分布与力学性能的分析,发现形成大块状珠光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局部温度不均匀引起的残余铸态组织和遗传影响,但这类组织对B+级钢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试验还表明通过在正火处理前施加1次高温退火可以消除该类异常组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渗碳钢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重行奥氏体化淬火的研究,通过控制重行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使表层奥氏体具有适宜(≤0.6%)的含碳量,均匀和细小的晶粒,从而使表层含碳量较高(0.9%~1.10%)的渗碳钢件淬火后获得了力学性能良好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0.
《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10020-2017)完善修改了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标准及设置要求,即长度大于20 km的隧道或者隧道群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根据条文解释,该处"20km"的长度限定是基于隧道纵坡不大于20‰。但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隧道坡度或者综合坡度大于20‰且隧道长度小于20 km的工况,这种情况下隧道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新建崇礼铁路隧道工程实例,研究隧道纵坡大于20‰且长度小于20 km时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研究表明,当隧道纵坡大于20‰且隧道长度小于20 km时,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取决于列车上坡折减后的末速度。崇礼铁路陡坡段隧道和隧道群均不需要设置紧急救援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