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活塞双射流入口内冷油腔在活塞往复运动时机油的振荡流动情况和换热效果,基于CFD软件采用动网格研究了双射流入口油腔在瞬态运动条件下冷却机油在油腔内的分布规律和油腔壁面的换热情况,并与相同边界下单射流入口油腔的机油分布和油腔换热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相较单射流入口油腔,双射流入口油腔的机油填充率提升11.5%,平均传热系数提升13.3%,并且机油和壁面传热系数在油腔周向的分布也更均匀。最后将振荡冷却计算的结果映射至活塞温度场边界,分析开设两种油腔的活塞温度场,结果表明,开设双射流入口油腔的活塞顶部温度整体较低,最高温度降低了7℃,顶面副推力侧温度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2.
感应电动机分解检测的周期由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决定,通过改进润滑油腔的结构,可以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并可延长维修间隔.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向盆式支座的橡胶板内注射压力油来实现支座自身调高和测力的液压式支座的结构特点及调高机理,并对液压调高性能及工作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油机活塞内冷油腔在高转速下的振荡冷却效果,搭建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了额定转速下内冷油腔的机油瞬态分布、壁面换热系数和换热速率,分析了机油喷射速度、喷孔直径、机油温度等喷射参数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以换热速率最大化为目标优化了喷射参数。结果表明,换热速率除了受喷射速度和机油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外,还与腔内充油率决定的机油振荡状况有关,并可与喷孔直径拟合成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铝活塞材料与铸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功率密度柴油机铝活塞性能需求,开发了新型WR004A过共晶活塞铝合金,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和磷变质处理,合金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采用专用机械液体粉碎装置对Al2O3纤维进行预处理,采用真空过滤方法制作预制件,使用加铜管保护的可溶盐芯预制件,以上技术手段的采用,解决了挤压铸造工艺条件下活塞环槽部位铝基复合材料和内冷油腔成形工艺难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商用软件FLUENT的动网格技术和多相流模型对某活塞开式内冷油腔中的振荡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机油通过率、充油率和换热系数随转速、冷却机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机油通过率在60%~80%左右;机油填充率与转速和机油流量密切相关;内冷油腔平均换热系数随转速的提高而迅速增大;油腔中机油填充率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换热性能的下降.选取50%的机油填充率,可在保证活塞振荡传热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冷却喷嘴的机油流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CFD动态网格层变法建立了活塞振荡冷却的瞬态计算模型,并应用VOF模型对活塞的振荡冷却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活塞在不同位置时油腔内冷却油的流动情况,得到了内冷油腔的机油填充率、壁面传热系数等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为验证其冷却效果,提取了内冷油腔壁面的换热边界,对活塞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为活塞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铿  卢永锦  马永明 《船舶工程》2021,43(10):92-95,117
为了填补特种推力轴承静压油腔结构影响下的理论研究空白,建立起带有特殊静压油腔的滑动推力轴承润滑温度特性分析研究数学模型,并研制相应的试验件及验证台.经试验验证,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指导特种推力轴承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摆线转子泵盖油腔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线转子泵因其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噪声小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用作四冲程摩托车润滑油泵.该泵进、排油腔截面积及其形状对油泵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设计时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冷油腔冷却可显著加强活塞的传热,但也会影响活塞头部的强度。为系统研究活塞结构与位置参数对活塞传热与结构强度的影响,优化内冷油腔的型式与其在活塞中的位置,以一款高压共轨柴油机活塞为研究对象,结合活塞的温度场测试,建立了活塞流固耦合传热有限元模型,对活塞的传热与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内冷油腔的型式、距顶面距离和表面积3个因素对活塞传热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最高温度的影响基本相当,但其中表面积的影响最大,距顶面距离稍小,型式的影响最小。适当减小油腔的表面积可改善活塞顶面受热和油腔、回油孔和销座位置的应力集中,并减小变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