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隧道群交通安全水平,研究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信息认知过程和变化.针对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选用9名驾驶入进行隧道群环境中实车试验.采用眼动仪,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试验数据特征.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并建立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渐接近特长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上游过渡区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特性,利用Smart Eye Pro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开展实车试验,监测并记录3名被试驾驶员经过普通路段和养护作业上游过渡区的眼动数据。应用动态聚类算法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研究了在高速公路普通路段和上游过渡区行车环境下,驾驶员注视转移规律和注视行为平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前方视野、左侧远处和右侧远处是驾驶员获取道路信息的主要区域,注视概率累计达70%以上;注视点有以前方视野为中心在各注视区域之间转移的趋势;与普通路段相比,上游过渡区驾驶员视觉搜索范围减小,主要目标物回视概率增加,受养护作业封闭车道的影响,驾驶员需多次注视交通安全设施以获取足够的车道渠化与行车要求等信息,同时需要注意相邻车道的车辆行驶状态。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倒车时,由于视线受限,驾驶操作的位置、姿势、动作都发生了变化,给驾驶员观察交通情况,带来相当的困难,现将三种倒车观察方法的利弊分析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车型和转向条件下山区公路小半径光学长隧道驾驶人的注视转移特性,选取小汽车和大货车在云南山区隧道开展实车实验研究.将公路隧道按光学长隧道特点分成接近段、入口段和出口段3段,使用眼动仪分别采集了实车实验中10名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将驾驶人注视位置划分为5个区域并统计各区域注视点频率,然后运用马尔可夫链分析不同车型和转向条件下驾驶人的注视转移特性,并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了车型、隧道路段、转向对注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汽车和大货车驾驶人对正前方的注视比例均在45% 以上.在不同转向和不同的隧道路段,2种车型的驾驶人注视点分布、一步转移概率分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左转时在不同公路隧道路段的注视策略变化较大,右转时则较为平稳.总体而言,不同车型、不同公路隧道位置、不同的转向均显著影响到驾驶人注视点的分布,以上3个因素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单发失效前后飞行员在处理特情时的注意分配规律,为飞行训练提供参考,利用钻石42模拟机和头戴式眼动仪等搭建实验平台,选取飞行教员和学员各18名参与单发失效实验,采集被试的飞行参数和眼动数据.以被试的反应时间、故障处理时间以及航向变化最值作为绩效衡量指标将被试分为绩效优组和绩效差组,然后对两组被试在单发失效前后在主飞行显示器各兴趣区(area of interest,AOI)的注视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绩效差组在单发失效后过于关注飞机姿态和航向,对关键的发动机指示系统和操纵界面没有增加足够的关注,特情处置不熟练;而绩效优组能保持对所有仪表区域合理分配注意资源,同时增加对失效改出有关键作用的兴趣区域的注视频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量化评价驾驶人驾驶熟练程度,分析了实车试验环境中的眼动仪采集数据。采取注视区域划分方法,选取8个注视转移模式表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15个驾驶人眼动数据,得到了基于注视转移模式的驾驶熟练程度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5个驾驶人驾驶熟练程度评价得分值与其驾驶经验里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提出的方法,可以清楚区分以5.0×104 km驾驶经验里程为界限的2个群体,但是在每个群体内部,驾驶人驾驶熟练程度评价得分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情境意识水平的塔台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策略,搭建模拟塔台管制眼动试验平台进行试验。利用三维情境意识评定技术(3D-SART)评价被试的情境意识水平,并以注视熵率值和兴趣区内注视点数作为眼动指标,分析被试的视觉搜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意识水平高的被试,其注视点数主要集中于空域监视区与地面监视区域,其注视熵率值显著高于情境意识水平低的被试;前者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灵活转移注视点,扫视幅度较大,具有较高的视觉搜索效率;后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驾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龄的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差异:当发生突发危险状况,驾龄短的驾驶人的紧张程度较高,平均注视时长相对较小,注视点分布比较集中;而驾龄长的驾驶人对危险区域的关注范围更大,注视点分布分散而密集;就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而言,驾龄短的驾驶人对危险的感知水平要明显低于驾龄长的驾驶人,其视觉搜索策略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觉特性,以城市主干路为模型基础,分别建立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的模拟驾驶场景。选取21名驾驶人参与试验,运用模拟驾驶试验的方式采集数据,分析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驾驶人注视时长、扫视百分比和瞳孔直径变化规律;通过动态分类法对驾驶人视野区域进行划分,应用马尔科夫链计算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注视点在各区域间的一步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概率。结果表明:能见度较好时交通标志信息量是影响驾驶人视觉特性的主要因素,在I3条件下驾驶人能够迅速判别道路交通环境中的重点信息;当能见度较差时驾驶人的观察区域由道路远处向近处转移,无法及时搜索远处的潜在威胁,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