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卫 《中国电动车》2007,(12):83-84
非对称保险市场均衡及其最优保险对策策略研究是国内外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论文在对保险市场不对称信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保险买卖双方在非对称信息状态下的核赔博弈策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基于随机性核赔策略的精炼贝叶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0):161-163
为更深入的研究路网交通流的分配问题,采用移动Agent技术进行系统的构建,并采用博弈论方法、均衡方法进行建模的分析与论证,以此建立基于移动Agent的博弈配流模型。假设路网上有多个OD对,通过Wardrop第一均衡准则证明每个OD间的个体Agent是同质的,并建立混合策略的Nash均衡,得出路网交通流的均衡分配办法。在求解过程中,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个体Agent的均衡过程进行模拟。算例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结果非常合理的仿真了移动Agent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混合优化策略的多学科协同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学科设计优化为复杂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成为优化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传统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常常出现无法收敛或收敛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序列二次算法的混合协同优化(collaborate optimization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A-SQP-CO),SA-SQP-CO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和序列二次算法的混合优化策略取代传统系统级基于梯度的求解方法,同时引入动态松弛的思想,在二阶段寻优过程中采用动态松弛量代替系统级一致性等式约束加强学科一致性、提高系统级收敛效率。以经典齿轮减速箱测试算例,通过与传统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在优化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有优势。最后,应用SA-SQP-CO算法求解抛物线型载荷下纤维加强悬臂梁轻量化设计问题以体现其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赵航 《汽车知识》2010,(7):60-61
<正>与个性化的ActiveHybrid X6不同,BMW在旗舰车型的环保进化上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中度混合策略。整个高效混合动力技术包括一台三相同步电动机、一个锂离子蓄电池以及高压车载网络所需的电力电子装置。  相似文献   
5.
出行者有限理性条件下混合策略网络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道路交通网络出行时间连续随机分布条件下的出行用户交通出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交通信息系统逐步普及的背景,按其所采用出行策略的不同划分出行用户,将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引入到出行者路径效用函数当中,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基础,建立出行者的路径感知效用函数.结合Wardrop原理和变分不等式思想建立多类型用户的网络均衡模型,通...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对用户停车行为进行奖惩,引导用户文明停车.本文研究了共享单车停车过程中,企业和用户的博弈过程.首先建立用户寻找规范停车点的时间成本函数,基于获得效用理论建立优惠券奖励效用函数,基于展望理论建立用户惩罚效用函数;其次,建立奖励和惩罚两种机制下的停车选择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到均衡状态下位置识别率、奖惩额度、停车点平均间距等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最后,对两种机制的用户效用进行灵敏度分析,对不同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的停车行为引导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机制均存在博弈均衡解,但惩罚机制的条件更严格;当位置识别率低于临界值时,不能使用惩罚机制.企业可综合考虑投入与效益,选择合适的奖惩方案,在不同的市场运营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参与主体的行为角度,建立了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基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定量分析了监理人员水平、检查成本、惩罚力度等因素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行为策略的影响,为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