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6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15112篇
综合类   1906篇
水路运输   3070篇
铁路运输   3232篇
综合运输   40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983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1085篇
  2008年   1046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1140篇
  2004年   2082篇
  2003年   1921篇
  2002年   1229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648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824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572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349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27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电客车日常普查、整改等项目多、台账多的现象,着手研究搭建电客车现场生产维修组织管理智能化平台,平台仅需输入各专项工作的相关信息及限定条件,系统即可智能生成各班组每日派工单以及自动跟进各项工作的进展等。可实现相关工作不遗漏、不超时,相关信息可共享、可存档,以及事后可追溯等功能,解决和弥补了传统电客车维修组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顽症"和不足。同时,此平台投入使用后,电客车维修组织管理真正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和无纸化,规范了车间生产管理,提高了车间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4.
车体是铁道车辆的承载骨架,其强度可靠性对车辆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特点,基于DVS 1608-2011和DVS 1612-2014等标准的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对车体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并在车体结构强度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中引入结构材料利用率云图,实现结构安全性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使车体强度分析的结果更直观和全面。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手段能直观、准确地反映车体结构的疲劳强度储备情况,保证轻量化设计车体结构的疲劳强度。文章的分析对铁道车辆车体焊接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某车型城轨构架侧梁下盖板自动组焊工艺的特点、难点,着重分析了下盖板组成结构特点、工装夹具、组焊过程控制等对下盖板组成焊后尺寸、焊缝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焊缝外观检验、探伤检验、宏观金相试验及下盖板组成焊后尺寸检验,对下盖板组成自动组焊工艺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根据节点几何特征,提出焊缝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计算节点在焊缝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参照DVS1612标准,提出基于多轴准则的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对地铁车辆转向架焊接构架典型焊缝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估,指出所研究焊缝的疲劳强度主要受正应力分量的影响,剪应力对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较小。对比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下的节点材料利用度特征。结果表明,在压缩应力占主导的区域,基于多轴准则的分析方法将使评估结果偏于安全;对于抗疲劳能力较差的接头,基于多轴准则的分析方法,采用DVS 1612标准提供的疲劳曲线将获得偏于保守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8.
五十铃载货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有制动效能不良与制动拖滞等,现将其诊断与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3)检查怠速 怠速:800r/min。 如怠速没达到上述规定值,按下列步骤调整: A.采用一氧化碳检验器 ①调整怠速 (a)将橡皮塞从节气门体移开。 (b)用怠速调整螺丝来调整怠速。怠速:800r/min。 ②检查并调整怠速CO(一氧化碳)浓度 (a)检验一氧化碳检验器已正确校准。 (b)测量CO浓度前,使发动机高速空转(转速约2500r/min)约120s。 (c)发动机高速空转后等1~3分钟,使一氧化碳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