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政策(1945~195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虽因失去国家独立和主权而致外交空间狭小,但仍对东亚国际政治局面积极应对,即一面在美国的安排下,参与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和会之外,并推进与台湾的媾和;一面则在所有外交交涉中处心积虑为与大陆建立关系留下余地。在此过程中凸现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法和原则对以后的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
闻详 《珠江水运》2012,(21):74-74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多天了,惊喜、热闹、喧嚣逐渐沉寂了下来,我们终于可以理性地看待,平静地说一说。为什么是莫言?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这基本概况了莫言作品的特质。可以说,莫言获诺奖是当之无愧的,与大多数获诺奖的作家来比,也是毫不逊色的。所以,莫言获诺奖得到了政府、社会、媒体、读者、网友的普遍接受和认可。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不乏与莫言比肩的杰出作家和优秀作品,为什么是莫言?比如,以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就莫言获茅盾文学奖作品《蛙》而言,论语言,它比不上贾平凹的《秦腔》;论恢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曹禺在三、四十年代的戏剧创作,是在与当时既成规范的现实戏剧原则相互悖离又相互整合的对抗关系中进行的。曹禺与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思考人性并对人的生存困境作形而上思考,这使他人的命运的沉思和追问具有了一种永恒和普遍的意义,正是这种超越性他真正抵达了现实主义应有的深度,给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前景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文学原理是外国文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出发,深入讨论如何构建现实主义文学原理新体系。本文首先回答了现实主义文学原理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然后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溯源和甄别现实、摹仿、真实、虚构等基本概念,指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主要沿认知、审美、情动、跨媒介等路径展开,由此形成了相应的批评范式。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在世界各地的新发展也是本文考察的内容,尤其强调了中国批评家和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应以优秀作家现实主义创作实践为基础,批判性继承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丑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丑与艺术的关系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丑在艺术领域中位置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丑所受的礼遇不同;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美丑并存、善恶与共,丑应该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我们有必要为丑“正名”,对丑加以表现和研究,但不能成为爱丑之专家。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来考察和论证夏衍及其剧作的存在价值,夏衍都堪称是一流的剧作家。尤其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他将对时代的关注、对政治的热情和独特的艺术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池莉近二十年的创作中,探寻她的“新写实小说”三部曲生成的原因,三部曲虽经历了主题、题材、艺术手法的变化,不过是新写实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变异与成熟,体现了作家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一种写作趋势。也体现了市场经济下,作家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对“人心似海”时代社会的理性关注与思考,池莉是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将张爱玲划入哪个文学思潮,一直以来,在理论界都是一个论而未定的问题。从张爱玲创作上所体现出来的通俗性着手,探讨张爱玲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在他对纳粹的国家意识形态——“英雄民众现实主义”的系统批判中,深入地探讨了非理性主义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这一探讨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不仅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非理性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今日之非理性主义,也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英国)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作品选自《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习俗》铜版画集,1843年出版。这幅画上是19世纪中叶的镇江城的西北面的金山寺及其金山岛。画家选取早期来华欧洲画师的作品或者素描重新创作,与真实中国场景还是有别,两者对比下也别有一番韵致。源于19世纪欧洲流行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之风,铜版画也直接受到这个画风的影响。在阿罗姆的画作中,充满了船只、渔网、庙宇、桥梁、人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