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道港口》2016,(2):198-202
疏浚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会对周围海域的浮游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建立近海悬浮物的二维输移扩散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疏浚效率的挖泥船作业中心的悬浮物浓度,结合悬浮物浓度变化量与浮游生物量损失的关系,构建基于浮游生物量损失的挖泥船选择模型。以某一基槽疏浚工程为例,当采用抓斗式挖泥船进行疏浚工程施工时,研究施工期间疏浚工程对浮游生物量损失的影响,在仅考虑浮游生物量损失的条件下,为疏浚工程施工选用合理疏浚效率的挖泥船。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工工期允许的条件下应选择疏浚效率较小的挖泥船,以减少疏浚悬浮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吉成  衷平 《公路》2012,(6):247-250
基于内蒙古音江公路改扩建工程永久占用的各类植被面积,定量地分析了该工程造成的农田、林地和荒草地的植被生物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结果表明,该工程永久占用的植被面积为167.02hm2,其中农田、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为84.14hm2、28.10hm2和54.78hm2,工程在3年的施工期内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共计5 694.61t,其中农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877.66t,占15.4%,林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3 647.94t,占64.1%,荒草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1 169.01t,占20.5%。工程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共计140.87万元,其中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5万元,占36.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4.33万元,占38.6%,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35.09万元,占24.9%。  相似文献   
3.
通过植被群落调查,发现拟建新街一恩格阿娄铁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常见植物19种,分属8科和17属,主要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沿线植被平均盖度为48%,平均高度58.2cm,平均生物量为588g/m^2。通过比较发现,沿线平原、丘陵干草原平均生物量值高于全市均值,低地盐化草甸平均生物量远低于全市均值,荒漠草原平均生物量与全市均值较为接近。油蒿和柠条是当地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物种,在铁路建设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可采用柠条+油蒿的灌草搭配模式进行绿化,来达到防沙固土、恢复和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青藏高原路域植被恢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盆栽实验和野外实验对星星草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GC...  相似文献   
5.
本文译自美国MOTOR杂志:一位美国汽修店的老板讲述自己的生意秘诀。汽油价格的再次攀升,或许迫使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后石油时代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下面两个生物量转换流程也许会让我们在未来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6.
乔木根系固坡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总结国内外植物固坡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植物固坡方法的机理、根的分布特征与强度特征、根加筋后土的抗剪强度变化以及植物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 ,提出植物固坡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如研究植物对边坡稳定性作用的模型手段仍需改进、机制研究尚不系统、应用研究亟待扩展  相似文献   
7.
景宏伟  丁宁  田寅  王渊 《公路工程》2008,33(4):169-172
以靖王高速路基南、北边坡的柠条种群为对象,依据样地调查结果,通过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指标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坡向对种群生长的影响以及种群对不同坡向的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北坡的土壤含水量、种群生长量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南坡种群,而同一坡向种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种群通过生物量分配调节对坡向差异做出响应。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南坡,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下部分生长,以利于获取更多的土壤水分资源;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北坡,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上部分生长,以利于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因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湿地系统最为核心的要素。基于国内外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植物在尾水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情况、影响植物净化能力的因素,以及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尾水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展望。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