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严格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各类污水深度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与曝气生物滤池、活性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具有更高的出水水质、更高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更低的土地要求,投资及运行成本可控,在深度生物脱氮处理中,具有更强的低成本处理潜力。MBR工艺在推进市政污水“高能耗、高药耗、低标准”的传统处理模式向“碳源利用、资源回收、再生水回用”新型环保处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SBR反应器经过5个阶段约90天的培养,驯化出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聚糖菌(denitrifying 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DGAOs),其最大耐受NO2--N浓度约为25mg/L.驯化的亚硝酸盐型DGAOs是具有反硝化能力的一种聚糖菌(glycogen a...  相似文献   
3.
刘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近期3.5万m3/d,远期13万m3/d。设计采用G-BAF+常规三段式深度处理工艺,出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重点介绍了水处理工艺及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设备配置情况。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行,污水经过预处理、生化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及再生水回用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螺旋藻工业化生产中,通常采用NaHCO3作为碳营养源。本实验以极大螺旋藻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NaHCO3和CO2作为碳营养源,研究培养过程中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培养液的pH值变化和螺旋藻体的形态,探索降低螺旋藻生产成本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CO2来代替NaHCO3作为螺旋藻生产的碳营养源,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螺旋藻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培养液维持较为稳定的pH值,使螺旋藻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从而延长培养液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5.
生物脱氮的同步硝化反硝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脱氮在大多数污水处理系统中是很重要的,在传统脱氮理论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现象,并根据文献,给出了目前的物理学(微环境理论)和生物学(存在好氧反硝化菌等)两方面的解释,以及该现象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区污水一般是由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组成的混合废水,污水可生化性低,碳源不足,且各项污染物去除率要求较高,普通生化处理不能确保出水达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各种碳源投加方式进行比较,对甲醇投配间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同步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同步反硝化的2种机理假说:好氧反硝化菌可同时利用氮和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直接将氨转化为最终气态产物;在好氧性微环境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中也同时存在少量的微氧、缺氧、厌氧状态的微环境。分析了影响同步反硝化3个主要因素:有机碳源的数量和种类;微生物絮体颗粒的大小;溶解氧浓度控制。最后,简单介绍了同步反硝化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红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20万m3/d,通过对现状二级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确定深度处理工艺进水水质及主要去除指标,深度处理采用BAF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技术+LHPS高效斜管沉淀池工艺。对深度处理核心工艺及加药部分工程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外加碳源选择进行分析,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