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5篇
  免费   78篇
公路运输   1567篇
综合类   748篇
水路运输   579篇
铁路运输   683篇
综合运输   12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船用水润滑橡胶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水膜对水润滑橡胶轴承橡胶衬套的热传递及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供水特性对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膜和橡胶的温度呈现出一种偏移的梯度变化;橡胶的受力变形呈现出带弧状的梯度分布;供水速度对橡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显著,供水温度和密度对其受力变形的影响程度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2.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人脸识别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大多数方法只是运用人脸深度特征而并没有分析哪些特征是有效的.为了探索针对人脸识别任务的有效结构化特征,提出了基于多种特征级联回归方法的人脸关键点检测模型,将两两关键点对应的人脸局部特征对之间的结构关系、整张人脸图像的全局表观和关键点对应的局部热图这3种人脸特征融合之后用于人脸对齐任务.实验证明,多特征级联回归法与记忆下降法相比,人脸对齐任务错误率下降了30.17%,与最新的一些人脸对齐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4.
盘形制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轨道列车和汽车的制动方式。在制动过程中制动盘及制动闸瓦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影响制动性能,故对制动盘进行热分析十分必要。基于盘形制动在列车上的运用情况及重要性,介绍了列车制动盘常用材料、制动盘结构型式及相关的热分析研究,并对不同的制动盘热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对列车制动盘热分析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发动机连杆两侧面的磨削工艺作了分析,介绍了立式多轴圆台平面磨削,卧式双轴圆盘平面磨削,立式双轴圆盘平面磨削工艺特点和工作过程,最后从磨削后的质量对比试验,认为最合理的磨削工艺是卧式双轴圆盘平面磨削工艺。本文给出了有关工艺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6.
赵福海  王大勇  孟庆生 《中国造船》2005,46(Z1):333-336
介绍了FPSO上电热站在方案设计、机组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带有多支承裙部的活塞的节能性,介绍了带有双支承、热自调裙部的实验活塞的结构和优点,对内燃机批生产中凸形活塞和实验双支承活塞进行了计算研究和对比试验,试验证明在811/11.5汽车柴油机上采用带有双支承、热自调裙部的实验活塞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奚建义 《船舶工程》2002,(5):72-72,F003
介绍了热泡灭火系统的组成、功能、技术参数、使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无绝缘区间设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铁路区间信号设备采用集中放置于室内的形式,这对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节省投资,采用N+热备方式。本文从可靠性理论出发,详细分析并计算了N+1热备方式下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铁标规定热卷圆簧进行喷丸处理持反对意见。对要求进行喷丸处理的下由提出不同的看法。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不同,疲劳试验时没有考虑时效,检修,锈蚀,松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