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山西某煤化工园区以焦化废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工艺设计。针对该废水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氨氮/总氮浓度高的特点及出水指标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或回用的要求,采用气浮+水解酸化+A/O+澄清+超滤+纳滤的回用水处理工艺,以及膨胀床Fenton法的浓水处理工艺。着重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各工艺单体的设计参数和设备配置,并对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为模拟电镀废水进行了纳滤实验,所采用纳滤膜为Osmonics的DK、DL膜和日东电工的NTR-7450膜.实验表明,三种膜通量大小顺序为DL>DK>NTR-7450,随原料液浓度的增大膜通量降低,而膜对铜离子的截留率有升高的趋势;纳滤膜对各盐的截留率大小排序为硫酸盐>氯盐>硝酸盐.实验还考察了添加其它离子对纳滤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aCl2后,对DL膜性能影响不显著;加入Na2SO4后,DL膜的通量变化不明显,截留率略有升高;加入EDTA能明显提高DL膜通量和对铜离子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3.
回顾过去的历史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回顾膜的发展史以及通常情况下膜在水制品中尤其是在海水脱盐中的作用。这篇述评突出了以下四个领域内的一些新的明显的发展趋势。这四个领域是膜的发展,膜的表征,膜迁移和膜系统的设计。讨论了以上四个领域的发展前景。膜的发展与用于脱盐的反渗透膜的新近的进展情况有关。这里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都是以原位缩聚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是发展可操作于超低压的苦咸水脱盐膜。另一种是发展可操作于高压来获得高的纯水收率的海水脱盐膜。在膜的表征章节,一种以原子力显微镜法(AFM)为特点的新的方法被用于研究膜表面。本文讨论了膜生产和膜污染后表面粗糙度的情况,这种情况可用AFM来测量。电子自旋共振(ESR)是另一种方法,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来研究人造膜才刚刚开始。本文讨论了这种用于研究膜结构的方法的潜能。简要地叙述了象一纳米一样小的毛孔尺寸的测量方法最近的进展。膜迁移研究了主要为带电膜建立的迁移模型。由于大多数的纳滤膜是带电的,这些迁移模型的研究进展对于用纳滤膜进行的水处理是有帮助的。由于纳滤膜中的微孔尺寸是可测量的,内含微孔的迁移模型尤其重要。膜系统设计章节讨论了大量的海水脱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膜的处理单元是合为一体的。现在降低脱盐费用的大趋势是把膜处理单元与许多常规处理单元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分离过程,采用两种操作方式:连续式浓缩和间歇式浓缩.在连续式浓缩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操作压力下透过实验所得的通量、水脱除率和对茶多酚的截留率来分析纳滤过程的特点,在0.4~0.8 MPa下对茶多酚的平均截留率为97.3%.在间歇式浓缩实验中,测定了膜对不同茶水比浸取所得茶汤的截留性能,实验值与浓缩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实测值与模型值吻合较好,表明浓缩模型对于茶多酚的纳滤浓缩分离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浓缩过程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以牛心台车站微污染自备水源采用纳滤高效膜分离技术进行深度净化的工程为例,提出解决铁路中小型车站微污染自备水源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膜分离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在国外已经成熟,国内近年来也已经开始应用.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优势和不足,对膜分离技术在未来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国内外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的主要类型,分析了船舶用海水淡化装置的现状与发展,目前介绍海水淡化装置在新材料的研究、新的制淡水方法、新能源、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未来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